1. 首页 > 农资

小龙虾跳进大别山,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黄梅县孔垅镇,一个合作社的故事正在上演。理事长周志清带领村民,将2000亩稻田变成了“稻虾鳅共作”的乐园,亩效益过万元。

小龙虾跳进大别山,助农民脱贫致富

2016年,固始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政策,旨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固始县水产局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探索水产养殖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地区 稻田综合种养面积 稻虾连作面积 水稻产量 小龙虾等水产品产量 水产品产值 农民增收
黄冈市 53.85 44.45 34.2 5.9 15 12

南柘村农民在生态养殖小龙虾新模式中找到了增收的门道。他们定期换水,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用生物法净化水质,使小龙虾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在明亮镇溯浪村,农民们通过家庭林场项目,将生态养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2016年,他们抓住县委、县政府发展家庭林场推进生态扶贫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2019年8月,潘集区开始晒塘,10月投虾养殖,2020年4月小龙虾开始上市。春节期间,是小龙虾销售旺季,也是价格最高时期。由于气候差异,南方养殖上市时间较长。

截至目前,已有292户农民养殖小龙虾,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75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黄梅县引进了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集中流转低湖田,建成“稻虾”“稻蟹”种养基地5000亩。

黄冈市水产局局长刘红妹介绍,该市目前共有稻田面积390万亩,适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100万亩。稻虾种养亩产稻谷可达500-550公斤,亩产小龙虾75-100公斤。

在武穴市万丈湖农场,农民积极改造自有稻田,进行综合种养。农场一分场六队董全旺、郑志明等29户村民,共建连片2000亩稻虾连作基地。

常宁市恒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由陆柏林于2016年6月成立,养殖基地位于新河镇大禾坪村,注册资金为1千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

八里湖农场的变化来源于黄冈目前全市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通过错开时间、虾粪和腐烂秸秆的互相利用,实现稻增产、虾增收。

在安徽当涂,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做到了污染少,而且提高了小龙虾的品质。南柘村的方秀文每天都能从水塘里收获几百斤小龙虾,忙活一早上就有近万元的收入。

在蕲春县八里湖农场,吴贵如承包了210亩低洼田从事稻虾连作,平均每亩产小龙虾75公斤,稻谷也增产到了650公斤。

草滩农场坚持生态、健康、高效、循环的发展理念,以种草养虾为特色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

位于淮南潘集区平圩镇龚集村的稻虾共育产业扶贫基地,引进了淮南市贺之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淮南市康鑫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稻虾综合种养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

谈及小龙虾跳进大别山,助农民脱贫致富,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之后,再深入一下大别山小龙虾,生态养殖新典范。

绿色循环,稻虾共作新模式
小龙虾跳进大别山,助农民脱贫致富
政策扶持,扶贫模式成效显著 生态养殖,品质与效益双提升

在潘集区,小龙虾稻虾连作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推广,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稻田养殖小龙虾成为了农民脱贫增收的新途径。这里的基地发展壮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在生态保护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色美食,带动农民增收

小龙虾跳进大别山,为黄冈农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截至目前,该市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3.85万亩,其中“虾稻连作”面积达到44.45万亩。预计今年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产量34.2万吨;小龙虾等水产品产量5.9万吨,水产品产值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

家庭林场,生态扶贫新路径

为了将家庭林场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摇篮,当地政府积极争取项目,采取支部引领等方式,推动生态扶贫。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