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西红柿种植历史悠久,但面临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桂林市管辖。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平均海拔在800m以上,是西红柿生长的黄金地带。自1995年开始种植西红柿,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源县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西红柿生产基地。
挑战 | 具体表现 |
---|---|
品种单一 | 种植品种以格雷为主,缺乏多样性。 |
技术落后 | 种植过程中重化肥、轻农家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 |
基础设施滞后 | 缺乏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影响销售。 |
种植技术不规范 | 部分群众对嫁接技术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 |
营销队伍不强 | 缺乏自己的营销队伍,产品主要依靠外地收购商。 |
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西红柿品种,丰富种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技术提升推广使用嫁接技术、增施有机肥等先进技术,提高西红柿品质和产量。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减少因技术不当造成的损失。
成立专业的营销团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资源县西红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实施以上对策,相信资源县西红柿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种植环境的独特优势资源县地处高山区,平均海拔705米,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高山无公害蔬菜及南方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车田苗族乡,作为资源县西红柿的主要产地,这里的西红柿不仅外观美观,颜色鲜艳,光泽好,而且硬度高、耐储运、肉质厚、甜度适中。每年的7月至11月,都是资源县西红柿的丰收季节。
资源县西红柿种植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实生苗种植,到现在的全部嫁接苗,品种也从红宝石发展到百利、格蕾571等。2014年,资源县西红柿种植面积达3500公顷,产量达60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农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的努力。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只是,资源县西红柿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化肥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如道路、水利等,使得运输和灌溉成为一大难题。此外,营销队伍不强,加工缺失,产品多以鲜果形式出售,抗风险能力低。
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支持面对这些挑战,资源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合作社管理农户,大户带农户,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分户管理的难题。同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如推广嫁接技术、增施有机肥、禁用膨大素等,确保西红柿的品质。
政策扶持与未来展望为了做大、做强资源县西红柿产业,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除了免费进行嫁接技术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外,还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和奖励。目前,资源县共有西红柿协会30个,专业合作社5个,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