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将建中华蜜蜂资源保护基地,以促进养蜂产业发展
藏东南地区,这片神秘的高原土地,正迎来养蜂产业的新篇章。活框饲养技术的引进与改良,为中华蜜蜂养殖注入了新的活力。波密、察隅、芒康等地的农牧民,正通过技术培训,改良传统饲养技术,改进活框饲养蜂箱,开启甜蜜的养殖之旅。
高原蜂蜜产业规模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品质和附加值,还通过蜜蜂授粉作用,促进了蜜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辐射带动蜂蜜养殖基地周边蜜源作物种植户共同致富的机会。
西藏发展养蜂的重大意义西藏地域辽阔,蜜蜂产业的空间十分巨大。它不仅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更通过科学技术人员与许多蜂蜜加工企业的探索,使高原蜂蜜产量不断增加,蜂蜜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保障,优质的高原蜂蜜推动着蜂农的“甜蜜事业”。
图为蜂农在蜂场检查蜂箱摄影:张汝锋。据工作人员介绍,西藏自治区在引进内地先进养蜂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海拔地区蜜蜂生物学的研究,改良了传统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对这些参数的研究是我们自己做的,目的就是拿数据告诉别人,西藏的蜂蜜质量确实好。”除了拿数据说明西藏的蜂蜜质量过硬之外,这次做蜂蜜的特异性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开发西藏蜂蜜的品牌效应。
计划预期目标完成藏东南中华蜜蜂和蜜源资源调查,主要调查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芒康县、察雅县境内中华蜜蜂资源种类并从分子水平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
建立资源保护基地项目 | 内容 |
---|---|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培训 | 改良传统中华蜜蜂饲养技术,利用活框蜂箱饲养中华蜜蜂1000群以上,促进中华蜜蜂蜂群繁育,保护中蜂资源,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 |
蜜源资源调查 | 确定藏东南地区蜜蜂产业发展前景,利用活框饲养技术完成中华蜜蜂养殖技术改良研究。 |
中华蜜蜂产品分析及开发利用 | 建立中华蜜蜂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蜂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培训。 |
中华蜜蜂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 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通过自治区相关部门审批制定中华蜜蜂资源保护办法,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措施。 |
据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王文峰介绍,目前西藏中华蜜蜂为西藏特有中华蜜蜂亚种,为保护和利用此特有昆虫资源,西藏中华蜜蜂保护区正在积极筹划中,保护基地也正在积极建设。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质量,蜜蜂养殖的规模和市场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蜜蜂养殖带动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为了保证西藏蜂蜜的质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也正在计划制定高原蜜蜂养殖技术规范,给蜜蜂养殖户提供规范的养殖建议,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都将在规范里出现,这将很好地保证蜂蜜的质量,提高蜂蜜的产量,同时也很好地保存了蜂群的活性。
目前,西藏全区拥有引进和繁殖的西方蜜蜂蜂群5000群左右,改良的中华蜜蜂蜂群1000群以上。我区主要有四大蜂源,分别为中华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和西藏蜜蜂,中华蜜蜂分布在藏东南的察隅、波密、墨脱、昌都等地,黑大蜜蜂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隆子、错那、墨脱、亚东等县,大蜜蜂在我区分布较少,西方蜜蜂为引进种类,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与林芝部分地区。
前面谈到了西藏将建中华蜜蜂资源保护基地,以促进养蜂产业发展。,后面将重点放在西藏蜜蜂基地,助力产业升级新篇章上。
藏东南蜜蜂产业新篇章
保护与开发并行
特色蜂蜜,品牌效应
藏东南地区蜜蜂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藏东南地区蜜蜂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