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特困户获赠小尾寒羊,助力脱贫致富
3月25日,沙雅县人社局驻英买力镇喀什艾日克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后盾单位为村里36户低保户、贫困户送去农用复合肥和拱棚塑料薄膜,助力春耕生产。与此同时,想发“羊财”的特困户也迎来了好消息。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向小尾寒羊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羊频道详细了解。
地区 | 特困户数量 | 赠送小尾寒羊数量 | 扶贫资金 |
---|---|---|---|
汝南县板店乡柴庄村 | 135户 | 每户4只 | 未提及 |
双岗镇 | 未提及 | 每户10只 | 39.9万元 |
明水县人民医院 | 未提及 | 100只 | 未提及 |
汝南县板店乡柴庄村是省级定点扶贫村、全市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今年,通过乡村两级摸底排查,确定了135户特困家庭为“扶贫增收到户”帮扶对象。该县扶贫办为每户免费送去4只小尾寒羊,并签订了精准扶贫项目协议书,通过“造血式”扶贫确保135户特困家庭2年内靠养羊脱贫致富。
为帮扶残疾人家庭掌握饲养技术,汝州市残联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为贫困残疾人讲解了羊的殖、疾病防治等知识。据悉,今年以来,汝州市残联着手落实农村残疾人奔小康目标,实施残疾人精准扶贫,开展“送羊扶贫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据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为贫困户免费赠送4只幼羊作种羊,一年后就能繁殖近20只育肥羊,再饲养一年就能收入20000元左右,农户有望2年内脱贫致富。
政府的救灾救济资金一年比一年花得少,脱贫户却一年比一年多——山东省单县改变传统扶贫救助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减灾的新路子。革命老区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灾害频繁的黄河故道区,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都比较差。1996年被山东省政府定为贫困县,到2000年全县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特困群众仍有1.3万人。虽然政府每年都要发放大量的救灾粮款,但只是解了一时之忧,没有断掉穷根儿,贫困群众始终没有走出年年救济年年穷,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单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想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就必须改变传统扶贫救助输血的单一模式。
近日,汝南县扶贫办为该县板店乡柴庄村100多户特困家庭送去了500多只小尾寒羊。
据悉,明水县人民医院落实精准帮扶工作,购买100只小尾寒羊,聘请畜牧业专家为贫困村民讲解养殖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它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建设生态农业的举措。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榆县双岗镇牢固树立扶贫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依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争取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户谋划小尾寒羊养殖项目,成效明显,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为小尾寒羊养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确保农户把羊养好,在送羊现场,板店乡还请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饲养小尾寒羊的技术。
羊仔长大后由汝州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按市场价格收购,以此帮助和带动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据了解,当天汝州残联还为贫困残疾人一一签订帮扶协议。
在汝南县特困户获赠小尾寒羊,助力脱贫致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尾寒羊助力特困户脱贫新案例。
“看到别人家养羊致富,我真是羡慕得不行,我也想养,就是买不起。”特困户艾麦尔·那斯尔激动地说。如今,驻村工作队为他送来了扶贫羊,他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双岗镇党委、政府投入了39.9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购买了基础小尾寒羊,每户特困户根据人口数量分别获得10只至20只小尾寒羊。这些小羊成为了特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农村残疾人奔小康:送羊扶贫工程 改变传统扶贫模式:脱贫减灾新路径 乡村两级携手:共筑脱贫致富之路 特色产业助力:产业扶贫新篇章 技术培训:养殖技术助力脱贫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