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蚕豆人工栽培,需掌握适宜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

蚕豆,又称胡豆、佛豆,是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要想在冬季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增产增收,掌握蚕豆人工栽培的关键条件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适宜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助您轻松种植出优质的蚕豆。

蚕豆人工栽培,需掌握适宜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
一、选好茬口与地块

蚕豆出苗后应及进查苗补缺。苗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结合松土将土培到植株根部,以防倒伏。蚕豆的分枝能力很强,后期的分枝结荚少,且易造成田间郁闭,生产上应及进掰除多余的侧枝和及时摘除生长点,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结荚率,促进豆粒饱满,成熟一致。

二、适宜土壤条件

蚕豆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是重要的粮、菜、肥兼用型作物。主要用于稻、麦田套种和中耕作物行间间种,摘青嫩荚果做蔬菜或收子食用,茎杆翻压作绿肥。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四川青胡豆、南翔白皮、兴宁、莆田等。蚕豆适合于较温暖而略湿润的气候,需水较多,但又不能受渍,耐寒性较差,也不耐高温和干旱。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于多种土壤栽培,以耕层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粘质壤土或比较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在pH值6~8之间的土壤上可生长良好,所以可广泛适应中国各地的红壤水稻土、紫色土以及滨海的盐碱地水稻田生长。

三、水分管理

蚕豆耐寒,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播种前深翻土壤并适当施基肥,做成1米宽的平畦。每畦种两行,在畦内挖穴,穴深6-9厘米,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点播种子2-3粒,搂平畦面。

四、光照要求

近年来,鲜食蚕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模式逐渐兴起,其在春节后10d左右上市,批发价从20元/kg逐渐下降并稳定至10元/kg,产量在16.5t/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大棚蚕豆肥水充裕,夏、秋季光照、温度适宜容易徒长,造成落花落荚。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曝晒,熟化土壤。

五、中耕与整枝

播种后1-2天要充分供水,可促进早发芽、早齐苗。幼苗生长达3-4片真叶时,应适量追施束效氮肥,生长期间要分期追施磷、钾肥。开花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钼、镁、铜等微量元素,可减少落花落荚,促进种子发育,提高产量。蚕豆生长初期以中耕为主,增加土壤的保水和通透性。从现蕾开花开始,应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荚期缺水易落花落荚,豆粒不饱满。

六、适时采收

采收蚕豆嫩荚,可分次采收,采收自下而上,每7-8天一次,采收老熟的种子,可在蚕豆叶片凋落,中下部豆荚充分成熟时收获,晒干脱粒贮藏。

蚕豆人工栽培需要掌握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能为您的蚕豆种植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项目 要求
土壤 耕层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粘质壤土或比较肥沃的砂质壤土
水分 充足,但不宜过多积水
光照 充足,避免过度遮荫

蚕豆,这一南方冬日里的绿宝石,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更让冬闲田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四川,蚕豆种植历史悠久,选择良种是关键。以四川青胡豆为例,它以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力强著称。选好茬口与地块,是种植的第一步。蚕豆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pH值在6~8之间最为理想。

播种与田间管理:精心呵护,丰收在望
蚕豆人工栽培,需掌握适宜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
轮作与土壤管理:可持续发展,造福后代

蚕豆忌连作,连作会降低植株生育能力,减少结荚,易发病。因此,种植蚕豆应实行至少3年以上的轮作。此外,蚕豆适应稍粘重而湿润的土壤,但栽培在土层深厚、肥沃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为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蚕豆种植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