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冬季雏鹅饲养技术,关注雏鹅在寒冷环境下的生存与健康成长

雏鹅,这个小小的生命在寒冷的冬季显得格外脆弱。如何在这个季节让它们健康生长,是我们每个养殖者都要面对的课题。

冬季雏鹅饲养技术,关注雏鹅在寒冷环境下的生存与健康成长
七项关键措施,保障雏鹅安全越冬 做好防疫和保健
防疫措施 保健要点
1. 定期疫苗接种 1. 保持舍内清洁
2. 定期驱虫 2. 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
3. 预防性投药 3. 注意保暖
湿度要适宜

适宜的湿度可以防止雏鹅感冒,同时也能保证舍内空气质量。

温度过低会导致雏鹅感冒,过高则影响食欲和消化。

选择好鹅苗

选择健壮的雏鹅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

放水和放牧 疫病的预防控制 案例分享

案例来源:某养殖场,时间:2023年1月。

该养殖场在冬季采取了以下措施:

做好防疫和保健,定期疫苗接种,驱虫,预防性投药。

保持舍内湿度在60~70%,注意保暖。

选择健壮的雏鹅,饲养密度合理。

适当的放水和放牧。

做好疫病的预防控制。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该养殖场雏鹅的成活率达到了98%,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冬季雏鹅饲养技术,关注雏鹅在寒冷环境下的生存与健康成长。引出的思考,延展至冬季雏鹅保暖关键技术。

在防疫保健方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确保育雏舍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为雏鹅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其免疫力。例如,某养殖场在冬季对雏鹅进行了一次全面防疫,通过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有效降低了雏鹅的发病率,提高了成活率。

冬季雏鹅饲养技术,关注雏鹅在寒冷环境下的生存与健康成长

湿度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雏鹅的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育雏舍的湿度在60%至65%之间。某养殖户在冬季通过增加垫料、及时更换,成功控制了育雏舍的湿度,使雏鹅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雏鹅饲养管理要点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开水与开食

雏鹅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冬季气温低,应饮温水。若鹅苗经过远距离运输, 喂给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第一次喂料称为开食,一般应在出壳后36小时以上进行。某养殖场在冬季对雏鹅的开水与开食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雏鹅的健康成长。

选择优良健壮的鹅苗是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优良健壮的雏鹅应具备以下特点:出壳后即能站立,绒毛蓬松光滑清洁,无沾毛沾壳现象;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提颈部双脚挣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无粪便粘连;胫粗壮,胫、脚光滑发亮。某养殖户在挑选鹅苗时,严格遵循这些标准,确保了雏鹅的健康成长。

放水和放牧是雏鹅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暖和的天气,7~10日龄时开始放水,冷天则要2周后。选择晴朗天气,让雏鹅在水盆或水深4厘米左右的浅水中嬉水锻炼,初次放水时间以6~8分钟为宜,以后逐日延长放水时间和深度。放牧应在1周龄以后,选择晴天,将小鹅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每次放牧时间25~30分钟。某养殖场在放水和放牧过程中,严格把控时间、地点和方式,确保了雏鹅的健康成长。

疫病的预防控制是确保雏鹅健康的关键。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邀请技术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和饲养管理制度;二是禁止外来人员没有经过消毒进入圈舍参观,实行每日对圈舍进行消毒;三是育雏室的内外环境应保持安静,防止粗暴操作、大声喧哗和灯光下的阴影引起惊群扎堆。某养殖场在疫病预防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有效降低了雏鹅的发病率。

冬季雏鹅保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保暖措施,就能确保雏鹅在严寒中健康成长。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