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养鸡场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
为了加强养鸡场的生产养殖,养鸡场的效益与管理水平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因此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养鸡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场所,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维护企业的利益,制定养鸡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二、安全组织保障体系 三、防疫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四、技术培训鸡场内要按NY5043无公害技术培训要求合理配置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要一律实行凭证上岗制度。
五、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及设备等冲洗消毒干净。
六、接雏鸡场要全部采用循环式自由供饮水系统。前10天供饮温水,水温为18-20℃。饲养人员每日要刷洗、消毒饮水设备。
七、温度控制鸡舍内第1周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
八、通风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尽量保持鸡舍干燥。
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因为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
十一、饲喂鸡群发生疾病需进行治疗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中所规定的治疗用药。
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电解质多维素类添加剂,不能添加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
鸡舍前30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光照强度:前30天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或5.4瓦/平方米。
饲养管理人员每天要例行“六查一处”:一查卫生,二查通风,三查消毒,四查鸡群动态,五查喂料,六查产蛋。
淘汰蛋鸡在出售前6小时停喂饲料,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办理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凭《产地检疫证》上市交易。
鸡场内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档案记录制度,对鸡场的进雏日期、进雏数量、来源,生产性能,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如日期、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笼数、温度、湿度、防检疫、免疫、消毒、用药,饲料及添加剂名称,喂料量,鸡群健康状况,产蛋日期、数量、质量,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等全程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入档案中。
奖惩内容 | 奖惩措施 |
---|---|
安全生产表现突出 | 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 |
违反安全生产规定 | 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予以处罚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修订,按照最新规定执行。
当为保障养鸡场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被彻底剖析后,轮到养鸡场安全防护案例解析登场了。
鸡舍照明与安全鸡舍的湿度控制同样至关重要。在育雏初期,鸡舍内湿度需保持在70%左右,7天后逐渐降至50%以下。冬季需注意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可适当增加喷雾消毒来增加湿度。此外,鸡舍通风换气要循序渐进,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在鸡群管理上,需根据鸡群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密度调整。如1日龄时密度为50只/平方米,20日龄时调整为30只/平方米,40日龄后降至8只/平方米。饲料方面,需确保饲料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准则》要求,不得额外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并严格控制饲料的新鲜度与卫生。
鸡场内发生疫病时,应立即报告官方兽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扑杀等措施。对于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需在官方兽医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严格消毒鸡舍及有关场地。此外,鸡场还需建立健全档案记录制度,对鸡场的各项数据进行全程记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