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栽培技术二:关注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
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绿色农业应运而生,倡导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栾树病虫害防治正是绿色农业的一个重要篇章。
栾树,又称栾华、灯笼树,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栽培中,尤其是华北地区较为常见的绿化树种。栾树的特点是耐寒性强,生长速度慢,树杆不直。因此,在栾树幼苗移植时,需要平茬,更有利于培养笔直的主干,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
移植与养护 | 栾树幼苗生长一年后可进行移植,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
---|---|
种子发芽出土后 | 要加强养护,苗高5~10cm时,间苗1次,以每10平方米留苗100株为宜,要注意中耕除草,适时追肥,促使苗木旺盛生长。 |
栾树病虫害防治 | 栾树病虫害少,一旦发生,也应及时加以防治。 |
栾树适应性强,对干旱、水湿及风雪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栽后管理工作较为简单。树冠具有自然整枝性能,不必多加修剪,任其自然生长。仅与秋后将枯、病枝及干枯果穗剪除即可,虫害有大蓑蛾、刺蛾和天牛等,较少发生。
栾树生长习性栾树属落叶乔木,春季嫩叶多为红色,人秋叶色变黄,十分美丽,夏季开花,满树金黄,甚为壮观。栾树性喜光,阳性树,但能耐半阴,耐寒,耐瘠薄、盐碱;深根性,萌蘖力强;抗烟尘及部分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栾树主要用播种法繁殖,分蘖,根插也可。种子一般9~10月成熟,采种要掌握好时机,采的过早,种子发芽率低,过晚种子已经脱落,不易采集。采回的果实经晾晒后,除去膜质果壳等杂物即可获得纯净的种子。
种子黑色,圆球形,径约0.6cm,出种率约20%,千粒重150g左右,发芽率60%~80%。将种子沙藏至翌年春播。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处理第2年春播,常不发芽或发芽率低。
故最好当年秋季播种,经过1冬后第2年春天发芽整齐。也可用湿沙层积埋藏越冬,在晚秋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坑。坑宽1~1.5m,深在地下水位之上,冻层之下,大约1m,坑长视种子数量而定。
坑底可铺土层石砾或粗砂,约10~20cm厚,坑中插1束草把,以便通气。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坑内,种子和沙体积比为1∶3~1∶5,或1层种子1层沙交错层积。每层厚度约为5cm左右。沙子湿度用手握成团,不出水,松手触之即散开为宜。装到离地面20cm左右为止,上覆5cm河沙和10~20cm厚的秸杆等,四周挖好排水沟。来年3月取出种子直接播种。干藏的种子播种前40天左右,用80℃的温水浸种后混湿沙催芽,当裂嘴种子数达30%以上时即可条播,播种深度2cm,行距25cm,每亩播种量为4~5kg,覆土2~3cm。
先了解了栾树栽培技术二:关注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接着深入病虫害防治与土壤管理案例解析。
栾树:北方绿化树种的佼佼者
土壤管理:栾树健康成长的关键
栾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在移植过程中,需注意土壤的改良,以保证栾树幼苗的健康成长。同时,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土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栾树移植与养护:细节决定成败
栾树幼苗生长一年后即可进行移植,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移植后,要加强养护,包括间苗、中耕除草、适时追肥等,以促进苗木的旺盛生长。此外,栾树树干不易长直,移植后可采用适当密植或平茬养干的方法,以培养通直的主干。
栾树病虫害较少,但一旦发生,应及时防治。例如,针对栾多态毛蚜,可在初春栾树萌发幼叶时喷施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
栾树作为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苗木,其培育技术备受关注。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栾树将在绿色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