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李子因独特口感和品质,在市场上迅速走红
2013年6月20日,《四川农村日报》的“创富街”在头条以《同样种李子,冰火两重天》报道了棉花坡镇柑湾村一组96山上的李子卖得火,而本镇的蟠龙村的李子卖不掉的报道,一下子让96山上李子在纳溪区城乡出尽了风头。同时也让蒋德友这个李子种植大户的近万斤李子一下子成了市民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96山李子种植大户蒋德友望着一片片雪白的李花,高兴地说:“花开得很好,来拍照的客人还多点,因为今年的交通要比原来更方便了,每天的游客最低都是70-80个,多的时候有百余人。”
近年来,纳溪区利用区位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凡生态,必纳溪”的“生态+”路线,通过发展李子、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纳溪李子的独特魅力由于有了川农报宣传后提升的知名度,这两年,蒋德友的12亩李子还未完全成熟就订单不断,有的人还自己带着纸箱前来采摘自己包装以馈赠亲友。今年柑湾村一组96山挂果的40余亩近2万公斤李子,预计可实现收入30余万元,其中蒋德友的10亩李子就可收入10万元以上。
种植技术:土壤、气候、品种、管理蒋德友告诉笔者,96山李之所以吃味好,个头大,除了土壤、气候等因素外,品种选择和科学管理也很关键。每年,蒋德友都要给果树施三次肥,打三次农药,尤其是春季的“刷白”,年年是雷打不动。
市场前景:网络助力,走出大山脆红李是一年当中最后一款李子,主要种植在重庆、四川一带,春天开花,秋天成熟,超长的生长周期让脆红李口感很好,这几年借助网络力量,很快在国内外市场受到欢迎。
自那条报道刊出后,当年我精心挑选个头大的李子就卖到了24元/公斤,而今年则卖到了30元/公斤。且绝大部分李子都是别人开车到地头来采摘的。
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共享丰收喜悦如今,面对蒋德友在历经6年的精心管护已经开始收获后,很多村民这才后悔。尤其是看到这里的李子经宣传为外界所熟知,成为了纳溪区的品牌李子后,村民这才由后悔转为亡羊补牢。
7月3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的蜂糖李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李子隐藏在绿油油的树叶下,挂满枝头,弥漫着诱人的果香。
纳溪李子,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在未来的发展中,纳溪李子将继续发挥其生态优势,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收入 |
---|---|---|---|
2013年 | 12亩 | 近2万公斤 | 30余万元 |
2019年 | 120亩 | 近20万公斤 | 200余万元 |
蒋德友的邻居蒋其荣原本对种植李子持怀疑态度,但看到蒋德友的收益后,也决定学习种植李子。他引进了100多株优质脆红李苗,种植了近3亩。明年,他也将迎来自己的李子丰收。
如今,96山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20多户社员,李子种植面积已超过120亩,是之前的两倍。蒋德友表示,等李子进入盛产期后,他们合作社将举办李花节和李子采摘节,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如今,纳溪区的李子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