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大棚西葫芦灰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与品质

西葫芦的种植过程中,灰霉病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病害,并严重地影响了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率可达15% ~20% ,减产现象严重。

大棚西葫芦灰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与品质
大棚西葫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葫芦是爱护地瓜类蔬菜栽培主要品种,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增加,西葫芦病害发生程度有所加重,特殊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畸形果等发生较重。

1. 缩叶病 1.1 缩叶病的原因

灰霉病是大棚西葫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幼果。一般情况下病菌 侵染花或花托,发病后长出灰色至淡褐色的霉,然后再向果脐和果柄蔓延,多从果脐开始。

原因 表现
种子播种前未进行消毒杀菌 定植田块的土壤中存在灰霉病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
大棚栽培中浇水过多,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多,通风不良 棚内形成低温高湿的环境
西葫芦秋冬季栽培,外界光照强度低,一般普通大棚没有补光和增温设备 长期低温和光照不足,西葫芦长势弱,抗病性降低

育苗前最好进行种子消毒,可用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4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播种前应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如遇连阴雨天气,棚内湿度大时,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雾剂进行预防,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合理轮作,大棚土壤要深耕细耙,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避免肥料带菌。进行配方施肥,促进西葫芦根系生长,提高其抗病性。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晴天应及时进行大棚通风降湿,早揭晚盖草帘,延长光照时间,控制浇水量,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棚西葫芦灰霉病的发生,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大棚西葫芦灰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与品质

西葫芦灰霉病的发生,多由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空气传播等途径引起。尤其在阴雨天气、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的环境下,灰霉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灰霉病主要危害西葫芦的幼果,导致果实腐烂、变软,严重时甚至整株死亡。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通风降湿,清除病残体等,能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择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3.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如木霉制剂、白僵菌等,可有效防治灰霉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某种植户,种植面积10亩,往年西葫芦灰霉病发生严重,产量仅1500公斤/亩。通过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该种植户2019年西葫芦产量达到1800公斤/亩,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手段将更加丰富。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型防治技术,为西葫芦种植户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防治方案,助力我国西葫芦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