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育成期饲养管理,关注营养、运动与健康管理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奶牛的健康、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饲料选择
优质粗饲料:如青粗饲料、干草等,提供充足的纤维和能量。
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提供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添加剂:如微量元素、维生素预混料等,补充奶牛所需营养物质。
育成期的奶牛应采用分次饲喂的方式,一般每天饲喂3-4次,每次饲喂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站立进食。
1. 运动场设计
运动场应宽敞、平坦,避免积水、泥泞,有利于奶牛自由活动。
每天应保证奶牛有足够的运动时间,一般每天2-3小时,以促进奶牛骨骼发育和肌肉生长。
运动方式包括慢跑、快走、跳跃等,可根据奶牛的体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降低发病率。
3. 环境卫生
保持牛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四、案例分析牧场名称 | 育成期奶牛死亡率 | 改进措施 | 改进后死亡率 |
---|---|---|---|
XX牧场 | 20% | 优化饲料配方,加强运动管理,定期体检 | 10% |
YY牧场 | 15% | 提高环境卫生,加强疫苗接种 | 5% |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降低育成期奶牛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这一环节在优酷播出的教育高清视频《奶牛饲养管理》中有详细讲解,该视频于2009年4月29日09:31:52上线。视频内容涵盖了养殖、种植、视频教学等多个方面,秉承“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资源自由共享。
在决定奶牛初配时间的主要指标是体重和体高,而非年龄。青年母牛初配体重应达到成年牛体重的70%-75%。在这一时期,由于瘤胃容积逐渐增大,产生更多的微生物蛋白质,因此可以适量补充非蛋白氮如尿素、过瘤胃蛋白如酪蛋白等。育成牛实行每天2次或3次饲喂制度,运动场上设立水槽和食槽,以便补饲干草、矿物质饲料和水。
初配后至初产青年牛应饲喂多样、全价日粮,特别是初配受孕5个月后要保证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配种以后的母牛要喂给含干物质占体重2%的青粗料,并补喂3.0-3.5千克的精料,以满足母牛生长、怀孕积聚养分和初产后泌乳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发育中的育成母牛,要特别注意充分运动,以锻炼体质。晴天时尽可能外出运动,不仅可增强体质,还可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钙、磷的吸收和沉积。
这一阶段的奶牛不需要过多的优质蛋白质,以青粗饲料为主,多喂给优质的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以及青贮、糟粕、块根饲料,适当搭配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确保7-11月龄时日增重达到500-700克,其余月龄日增重达到850-1000克,以便能在15-16月龄进行初配。
本文以Word版格式提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犊牛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死亡率,育成期间的死亡率为15-25%。影响犊牛死亡率的因素包括饲养规模、牧场管理水平等。
育成期的牛群饲养时要将相近年龄的牛分为一群,严防牛只实际进食养分不均衡以致发育不整齐。一般情况下,体重达成年牛体重的70%左右,即350-450千克时便可以初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