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牛产业发展迅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镇原县新城乡孙奄村,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整齐亮丽的小康农宅拔地而起,一栋栋宽敞明亮的牛舍里,一头头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嚼着青贮草,牛舍门前的露天棚圈内,几只小牛犊欢快地追逐着,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响彻耳畔。
面对活牛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养殖经营主体效益不佳、发展信心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镇原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大农民技能培训,以肉牛、肉羊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业。至目前,该县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4.9万头和44.8万只。今年,计划再新建规模养殖场69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500户,届时,肉牛、肉羊饲养量将分别达到23万头和80万只。
天津市静海区援派干部,镇原县委常委、镇原县政府副县长张峰介绍 自津甘两地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静海区积极拓展两地合作渠道,依托镇原县的资源优势,本着“黄土地里掘黄金”的理念,积极寻找适合镇原发展的高品质肉牛产业项目。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以贯之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县富民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府推动“念牛经”,干部发动“出牛力”,合作社带动“使牛劲”,群众互动“发牛财”的工作措施,走出了一条“小规模、大群体”互利共赢、良性循环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市人大代表,我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帮助更多群众发展养殖产业致富。每日甘肃网12月11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镇原县郭原乡把肉牛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强化饲草青贮、提升技术支撑、打通销售末端...
“我们村贫困户比较多,现如今,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再加上这两年养牛前景较好,政府就因势利导,对于资金不足的养殖户,依靠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困难,并且有了合作社和企业的合作,销路也不是问题了,现在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孙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慕小伟如是说。
通过政府推动“念牛经”、干部发动“出牛力”、合作社带动“使牛劲”、群众互动“发牛财”的工作措施 走出了一条“小规模、大群体”互利共赢、良性循环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了推动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镇原县积极宣传肉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激发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积极性,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上规模、带动能力强的肉牛企业,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天津市静海区援派干部,镇原县委常委、镇原县政府副县长张峰介绍,自津甘两地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静海区积极拓展两地合作渠道,依托镇原县的资源优势,本着“黄土地里掘黄金”的理念,积极寻找适合镇原发展的高品质肉牛产业项目。今年,镇原县持续把肉牛产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聚焦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推行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镇原县把农业产业基础与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引进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探索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全力帮助群众打造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据了解,近年来,小岘村立足资源优势,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之一,走出了一条群众...
“养殖要有效益还是得有规模,以前养了十来头牛,一年到头跟着牛跑也见不了几个钱。自从有了扶贫政策,当地政府帮我创建了养殖合作社,我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实现了规范化养殖,人也省心了,去年出栏40多头,光养牛这一项增加收入10多万元。”正在自家牛舍里打扫卫生的孙奄村养牛大户孙世鹏高兴地对记者说。
和孙世鹏一样,镇原县许多农民已经认可并自觉发展养殖业。如今,养殖产业已成为该县群众最看好的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也是镇原县大力扶持的特色产业之一。
9专区新品热卖人气好物居家生活服饰鞋包母婴亲子美食酒水一.... 牛羊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牛羊产业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
先了解了镇原县牛产业发展迅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接着深入牛产业助力增收,案例丰富,前景广阔。。
为了推动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镇原县积极宣传肉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激发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积极性,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上规模、带动能力强的肉牛企业。
今年以来,镇原县以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和省、市双联扶贫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产业规模经营、园区示范引领、项目整合带动”的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牛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