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时隔十多年,野生青虾重现
我市,这片曾经河虾满塘的土地,如今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野生青虾时隔十余年重现,引发了广泛关注。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20多年前 | 河道污染,“土虾”数量减少 | 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
去年 | 野生青虾“重出江湖” | 水环境改善,生态恢复 |
今年 | 首次增加80万尾青虾增殖放流 | 丰富河道物种,加强水体生态循环 |
回忆起过去,59岁的原专业渔民范阿夫感慨万分。他记得小时候,河里的“土虾”很多,随便在河边的水草丛中安个小网,就能打上来。只是,因为河道污染,这种“土虾”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消失不见。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水环境治理力度,推进“五水共治”,水质逐渐改善。去年,范阿夫 来到高峰口河,惊奇地发现,河里的“土虾”数量正在增多。
据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阮家凯介绍,野生青虾的 出现,说明了因为水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我市水生生物越来越多,水体生态环境正在快速修复。
我市近年来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夏季,首次增加青虾放流,放流数量约80万尾。此举旨在丰富河道物种,加强水体生态循环和自净能力。
青虾,作为一种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物种,其重现江湖,无疑是对我市水环境治理成果的肯定。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修复经验。
虾农们正忙着冬季塘口管理,为明年的丰收做好准备。当地青虾养殖大户马明介绍,他们的秋虾一般会压塘到春节期间销售,为的是在消费高峰卖个好价钱。目前,村里正在筹划成立青虾养殖市场,并注册商标,申报“中国青虾第一村”。
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让更多“土虾”重出江湖,让生态美起来,让百姓富起来。
几年前,范阿夫曾离开水上生活,转投企业。只是,对水生生物的热爱让他工作之余,仍时常回到河中,体验捕鱼的乐趣。去年5月,他在高峰口河的一次偶然发现,让他兴奋不已。
行宫村,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庄,马明在这里从事青虾养殖已十多年。今年的秋虾,他们将压塘到春节期间销售,以期望在消费高峰期获得更好的收益。
从“土虾”到“青虾”,见证生态变迁二十多年前,因为河道污染,“土虾”数量逐渐减少。那时,范阿夫还在河边安放小网,捕捉那美味的“土虾”。只是,鱼儿也越来越少,河水严重富营养化,河中的生态逐渐恶化。
如今,因为我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土虾” 活跃在河中。这不仅见证了生态变迁,也预示着我市生态养殖新时代的到来。
青虾回归,共筑美好未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