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芦花鸡育雏技术,关注高原地区芦花鸡的孵化、饲养管理
高原芦花鸡,作为我国高原地区的特色养殖品种,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只是,要想养殖好高原芦花鸡,育雏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高原芦花鸡的孵化、饲养管理,为养殖户提供实用指南。
雏鸡的成活率与购入雏鸡的品质息息相关,但前1周的饲养管理更是决定雏鸡存活率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雏鸡的体重和均匀度对后续几周的生长影响显著,因此,做好雏鸡前1周的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目标 | 指标 |
---|---|
鸡群健康 | 死亡率低于2% |
体重 | 达到45g |
均匀度 | 达到85%以上 |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抓住以下关键控制点:
开食:雏鸡初饮后2~3小时开食,使用膨化颗粒料,每2~3小时喂一次。
温度和湿度:保持鸡舍内温度适宜、均匀、稳定,湿度保持在40%~60%。
光照:确保光照强度达到20lx以上,前1周保持24小时照明,第4天起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小时。
通风:保证鸡舍内充足的氧气含量,排走湿气,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蓄积。
二、高原芦花鸡的科学饲养技术科学饲养是保证高原芦花鸡健康成长的关键。以下从鸡舍建设、饲料搭配、疫病防治到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鸡舍建设: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设鸡舍,确保鸡舍具有良好的保温、通风、采光条件。
2.饲料搭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满足芦花鸡生长发育的需要。
3.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预防,定期进行鸡舍消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4.日常管理:密切关注鸡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放养时间:选择晴天中午将雏鸡赶至室外草地或坡地进行放养。
3.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放牧800~1200只。
高原芦花鸡育雏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养殖户不断学习、实践、。通过掌握科学饲养管理方法,相信养殖户能够养殖出健康、优质的芦花鸡,为我国高原地区的养殖事业贡献力量。
初饮与开食:雏鸡生命的第一步芦花鸡雏鸡的健康成长,从及时初饮和合理开食开始。初生雏鸡出壳后,体内的水分会迅速消耗,因此,及早进行初饮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初饮中,我们通常会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水溶性维生素,不仅补充了能量,还增强了雏鸡的抗病能力。开食则是在雏鸡初饮后的2至3小时,以膨化颗粒料开始,每只鸡每次喂1克料,每2至3小时喂一次,确保饲料均匀撒在料盘上。这样的细心照料,为雏鸡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温度与湿度:育雏期的关键控制点温度和湿度是育雏期的关键控制点。鸡舍内各处温度的温差不宜超过1度,以保证雏鸡发育均匀。芦花鸡雏鸡的初饮越早越好,因为它们破壳后体内的水分大量消耗。在温度控制上,雏鸡前3天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3至35℃,4至7天则控制在32至34℃。保持适宜、均匀、稳定的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此外,湿度也应保持在40%至60%,以防止雏鸡脱水或呼吸道疾病。
光照和通风也是育雏期不可或缺的因素。光照强度应达到20lx以上,前1周使用60W普通灯泡,保持24小时照明,从第4天起每天减少1小时。通风的目的是保证鸡舍内有充足的氧气含量,同时排走过多的热量和湿气,减少舍内灰尘和有害气体的蓄积。在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确保雏鸡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饲料搭配,都是保证芦花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确保鸡舍内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病原菌滋生。同时,要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如增加或减少饲料量,调整光照和通风等。
生态放养:让芦花鸡享受自然生活生态放养是芦花鸡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雏鸡逐步适应外界气候和环境后,可以进行全天放牧。放牧时应选择乔木林地为好,同时应选择没有兽害的地方。在放牧期间,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补充饲料和清洁饮水,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未来展望:打造芦花鸡养殖新格局因为人们对生态、健康食品的追求,芦花鸡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未来芦花鸡养殖应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育雏成活率,优化饲养管理,降低养殖成本,让芦花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芦花鸡的市场竞争力,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优质、健康的芦花鸡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