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打造柳树之乡,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项目 | 内容 |
---|---|
柳树种植面积 | 全县柳树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0000多亩,其中,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有60多个,面积10000余亩。 |
柳树品种 | 我县柳树苗木品种齐全,只要是市场上有的新品种,如:竹柳、9901、各种垂柳等,在我县都有引进和种植。 |
育苗技术 | 我县育苗业户成立了种苗协会,业户之间互相交流经验,育苗技术成熟,苗木质量好。 |
宣传推广 | 我县许多育苗业户、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进行宣传、销售,我县的柳树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县柳树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结合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建设以柳树为主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全面提升绿化水平。
防沙治沙示范工程。结合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在县域东部、西部、黄河滩区沙化土地严重的地区,营造以柳树为主的防风固沙林,改善生态环境。
着眼到具体工作上,通过实施以柳树种植为主的以下七项重点工程,倾力将我县打造为中国柳树之乡。
我县种植柳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大清河水“环抱如带,水色溶溶浩荡无际,每秋清波静载酒,遨游不知身在尘世中也”,两岸柳树成荫,生态良好,青青的清河水,孕育了两岸人民,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佳境。“济水澄波”即由此而来。明朝万历37年修济阳县志把“济水澄波”这一景列入首位载入县志,居八景之首。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巨流夺济水河道入海,济水澄波这一景不复存在,但两岸的柳树却顽强的生存下来,到民国,修济阳县志期间将济水澄波更为“柳岸行吟”,仍旧名列济阳八景之首。
我县群众依托黄河大堤广泛种植柳树,既达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也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景观带,柳岸是由南关登上济阳大堤东行500米许即可到高大茂密的柳行,沿柳行东去至朝阳庄1000多米长的距离,即是柳荫道,春夏人们步行在柳荫下踏着脚拍吟颂着宋代诗人陆游的游西山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多么悠闲自得的一幅自然画卷啊!难怪前人们将“柳岸行吟”引入济阳新八景的第一位,很切实际。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尽人皆知的暴君,不过杨广也留下一些“善政”,植柳便是其中之一。《开河记》中记载,杨广在位其间,曾下令开凿通济渠,而后令臣民在运河两岸广植柳树,以固河基,“凡植柳者,予绢一匹”。同时,他还亲自挥锹栽植,并“恩赐”柳树为国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待遇”,柳树因此又称“杨柳”。在他的倡导之下,几年时间运河两岸便绿柳成行,河清堤固,生态良好。
近年来,该县借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东风”,着力打造“中国柳树之乡”,在改善生态、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更成为全市创森的一大亮点,让济阳的柳树景观逐渐融入了济南,同时也让济南深层次的....2014年,济阳县投资2800万元,在仁风镇新建一处柳树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市场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是承接济南北跨的需要。省政府印发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了积极实施北跨战略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四面荷花三面柳”是济南市的城市特色,我县作为济南发展北跨战略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开展以柳树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发展济南市树种植,打造中国柳树之乡,是我县融入济南、承接北跨战略的需要。
自提出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口号以来,我县林木种苗业发展迅速。各地育苗业户充分依托优越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柳树为主的特色林业育苗产业,仁风镇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柳树苗木集散中心,光仁风镇就有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20余家,带动6000多农户从事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并以国道220线、赵家路为中心,建设了一处苗木专业交易市场,占地面积2000亩,现已入驻经营户56家,实现了苗木产业产、供、销一体化,促进了苗木购销市场的持续活跃。据统计,我县仅仁风一个镇的育苗面积就达20000余亩,各类苗木年产量6000万株,销售额近亿元。
为把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县林业局提早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宣传。在各级媒体上对打造“中国柳树之乡”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去年9月7日,在济南日报上用一整版的篇幅进行了宣传,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柳树产业的知名度。二是在去年10月24日,组织召开了全县“打造中国柳树之乡”动员大会,在家的县领导全部参加会议,祖书记做了动员讲话,印发了济阳县“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意见,打造“中国柳树之乡”工作全面展开。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发展柳树产业。在仁风镇规划建设“柳树苗木专业批发市场”一处,现在项目已上报市林业局,市局领导已表态。四是对柳树苗木生产经营业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严格落实了“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2013年颁发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各110余份,使苗木生产经营业户证件齐全,做到合法诚信经营。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生产经营业户参加了省林业厅举办的培训班,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下一步,结合我县拔尖技术人才服务计划,我们将积极邀请省市苗木专家来我县开展苗木生产技术培训,为广大苗木商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为我县育苗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植树造林也是济阳生态创建的“重头戏”,在村庄绿化过程中,重点进行村庄内外农田、街道的绿化美化,全县建成省级绿化模范镇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在县城区,以道路两侧为主线,以广场、庭院、小区为基点,实施环境绿化美....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河岸上郁郁葱葱的柳树下,三三两两聚集着前来垂钓的人们,这样的画面时不时就会定格在徒骇河沿岸.生态环境打造扎实举措换来碧水蓝天.
然后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是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森林泉城”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全市要用5-8年的时间,新增有林地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市里分配给我县的任务目标是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通过四年来的实施,我们在“创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干部群众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大、部分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来加以解决。2015年,国家林业局将对济南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因此,2014年是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工作的关键年,全市能否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关键在今年,结合抓好今春的植树造林工作,是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需要。
晋陶渊明归隐田园其间,亲手在宅前栽了5棵柳树,竟日在树下吟诗翻读,别号“五柳先生”。
为推动全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环境优美镇村、宜居美好生活”新济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构想,这...
1.城镇绿化提升工程。对正安路、富阳街、汇鑫路等以柳树为行道树的几条主要道路进行补植,完善景观效果;对黄河大街、黄河古镇东南外环路等拟新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较大规格柳树;在新元大街景观河、银河路围河等城区河道两侧种植垂柳。今后,新建城镇道路的两侧行道树原则以柳树为主,景观节点建设也要突出柳树特色。
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沙尘暴、雾霾、旱涝灾害等气象灾害,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柳树姿态婆娑,清丽潇洒,不仅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而且对空气中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净化作用。各级政府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柳树种植技术简单,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树形优美,成为全国各地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这也为我县发展柳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柳树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名符其实的中国柳树之乡,不但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济阳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引导群众发展柳树产业,是我们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绿化效果,种植杨树、柳树、桃树等树种,增强植物多样性、观赏性,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东郭、南高等...
7.见缝插绿工程。在国道、省道两侧和开发区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等庭院内未进行绿化的,全部按照高标准的原则,进行以柳树为主的绿化美化或完善提升,提高绿化水平。
除了悠久的种植史,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在景观风貌上与济南市区交融的期许,共同促使济阳在去年提出了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目标。.柳树,已经作...
同时,结合城市建设 和绿化更新改造,逐步替代杨柳树雌株,最大限度减少飞絮.为了宜居、更美的大济阳.陆续将柳树、杨树这些不适合在城区内的树种...
我们将以打造中国柳树之乡为契机,进一步壮大柳树种植、销售规模,同时,加强对苗木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苗木市场长效监管制定,规范种苗市场秩序和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带动种苗交易市场的长久繁荣。
本报11月7日讯近日,记者从济阳县秋冬季造林暨打造“中国柳树之乡”动员大会上获悉,济阳将打造“中国柳树之乡...
在河西走廊,清末名将左宗棠曾留下“左公柳”的佳话。史载,左宗棠赴任陕甘总督时,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遂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左宗棠率先垂范,公牍之余,携镐种柳。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共植柳26万株,人称“左公柳”。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宗棠严令督导下,竟然形成了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清人杨昌溪赋诗赞之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柳树是我县的乡土树种,我县群众历来有种植柳树的习惯,尤其是近几年来,因为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柳树成为造林和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我县群众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柳树育苗产业,使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柳树苗生产基地。农民种植1亩柳树苗木,去除插穗、肥料、浇水等成本投入,象今年的行情,每亩地纯收入1500-2000元以上。在2013年以前,每亩地收入最高可达到10000元以上。如仁风镇史坊村,全村人口1186人,耕地面积3000多亩,2013年柳树苗木种植面积2400多亩,年出圃柳树苗木480万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柳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标准,需要种植大量的树木。近年来,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因其生长快、易成活、栽培管理简便、绿化效果好、见效快等特点,被我县广大苗农认可并规模化发展。因此我县结合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柳树产业,打造中国柳树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有种植柳树的习惯。
为实现打造中国柳树之乡的任务目标,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完成新造柳树片林75000亩、柳树育苗50000亩,培育2-3处柳树苗木专业批发市场和5-8家柳树育苗龙头企业。扎实开展以柳树为主的植树造林工作,在适当区域,能种植柳树的尽量种柳树,确保“中国柳树之乡”这一品牌实至名归。对于城区绿化,要着力打造出特色“柳树街”、“柳树路”等,建设带动全县柳树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柳树种植比例占总面积的50%以上。
柳树是我县的乡土树种,也是传统绿化树种,因其耐湿耐盐碱,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枝叶翠绿,姿态优美,深受群众喜爱。
为全面提升沙化土地治理和农田防护水平,推动国土绿化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济阳街道采取“三项举措”,积极克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不利影响,抢抓气温逐步回升的大好时机,科学有序推进造林绿化。截至目前,造林面积达1860亩,全面完成我街道2020年春季林业
济阳打造柳树之乡,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部分完成,下一步是柳树之城,生态宜居典范。
柳树之城的绿色脉络在济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柳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生态宜居的象征。这片土地上,柳树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清河两岸,到明朝万历年间济阳县志中的“济水澄波”,再到清朝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后依然顽强生存的柳树,它们见证了济阳的变迁,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济阳县以柳树种植为主,实施了七项重点工程,旨在打造中国柳树之乡。这些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防沙治沙示范工程、森林村居建设工程等,不仅提升了绿化水平,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村庄内外,柳树成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元素。
文化底蕴与生态共生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柳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了社会效益。仁风镇柳树苗木商马玉明介绍,济阳柳树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市场空间得到拓展,不仅周边城市,连北京、拉萨等一线城市都成为销售目的地。柳树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柳树苗木产业大县。
未来展望: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