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车厘子实现规模种植,成为我国重要水果产业之一
近10年来,我省昭通、丽江以及昆明西山区、富民县等地均有车厘子种植实验,均以无法规模化挂果而失败,越来越多的果农认为这种高价值经济作物在云南没有产业化前景。
只是,昆明清水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惠东却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他说:“公司种植的车厘子平均亩产可达1吨,即使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每公斤60元来计算,亩产值最少也有60000元,数百亩、上千亩的量产规模,年产值将以千万元计。”
种植地 | 种植面积 | 预期产值 |
---|---|---|
昆明西山区 | 500亩 | 3000万元 |
富民县 | 800亩 | 4800万元 |
寻甸县 | 1000亩 | 6000万元 |
夏惠东计划将寻甸县打造成我省最大的车厘子生产基地,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技术。他认为,只要解决了品种单一互粉难、海拔高于2000米、年日照2300小时以上、年均低温量800小时之上的休眠期等问题,就能在滇量产优质车厘子。
目前,寻甸的车厘子种植基地已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昆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昆明市科技局也提供了资金扶持。解决种植难题的3个关键技术已申报专利。
车厘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车厘子市场前景广阔。
“五一”节前夕,记者在寻甸清水海一侧的山坡上看到,110亩车厘子黄红相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它们一旦发黑即意味着完全成熟,时间就在5月中旬。在这些成功挂果的车厘子旁边,还有约700多亩长势旺盛的车厘子果树,总数过千亩的车厘子将在两年后进入丰产期。
业内人士表示,与近来备受关注的国产榴莲相比,车厘子作为更早引进和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水果,标准化程度较高,实现产业规模进程也较为迅速,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有望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亮点。
车厘子的种植成功,不仅为云南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水果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种植规模的扩大,车厘子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果产业之一。
在这个高原果香的世界里,昆明车厘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产业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