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雷竹笋种植技术,探讨雷竹笋生长环境与栽培方法
雷竹笋种植技术
1、林地选择
雷竹笋用林丰产栽培关键问题是土壤、气温和降水量是否适宜。土壤肥力直接关系到笋竹产量的高低。雷竹适生区年均气温应在15-22℃,极限低温为-20℃,年降雨量在1100mm以上。土层深厚,pH值4.5~7,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砂土、沙质壤土为最适宜。在山区最好选择在海拔250m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以5~15度的低丘缓坡为好。雷竹笋一般在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开始地下草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8~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以1年为周期,年年出笋。
②覆盖厚度一般以覆盖物厚30cm左右为宜,要求覆盖后地表温度达到10℃以上。
雷竹笋采用地面覆盖技术,可增加地温5~8℃,达到早出笋的目的,春节前后上市卖到最高价,一般在12月上中旬进行覆盖。李先生南方雷竹笋种植技术...
①覆盖物一般采用竹叶、谷壳、稻草、麦秆、锯木屑、有机肥等,以竹叶保温、增温效果最好,谷壳次之,稻草等材料相对较差。但在生产实践中谷壳、稻草资源丰富,因而应用较多,可提早30~45天出笋。
③覆盖方法可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用切短的稻草、厩肥等覆盖,增温作发热层,厚15~20cm,上层覆盖谷壳保温、透气为保温层,厚10~15cm。
挖笋结束后,气温逐渐回升,分2次撤掉覆盖物。
④覆盖期管理
覆盖前先将竹林地削平,再每667平方米对水施尿素60kg或人粪尿1000kg浇泼湿润。按上法分两层覆盖,盖后如遇久晴不雨,土壤干燥,应泼浇1~2次水,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发酵。挖笋过半后,先撤掉部分覆盖物,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湿度,控制延迟竹笋出土,便于母竹的留养,挖笋结束后,气温逐渐回升,分2次撤掉覆盖物。
⑤合理施肥
特别是7-9月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合理施肥:可结合松土进行,每年三次,每株2月施人粪10—15公斤,6月施人粪25公斤,9月施猪粪等。
CATALOGUE目录
雷竹的采收与利用
01雷竹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安徽和福建等省份。分布区域
5、挖笋和养竹:一般覆盖40天后开始出笋,可拨开覆盖物挖笋,挖出笋后,将土回盖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使土层继续保...
通过分析南方雷竹笋种植技术,探讨雷竹笋生长环境与栽培方法。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顺势引入更具深度的话题——雷竹笋种植:环境解析与栽培策略。
在广袤的山区,雷竹笋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成为了农民们眼中的“绿色金库”。那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优质雷竹笋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雷竹笋种植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南方雷竹笋种植越来越受到各地农民的重视。不少科技人员和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栽培技术,其中以覆盖栽培技术最为实用和易于推广。雷竹笋种植前景广阔,效益显著,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