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探讨如何利用大棚实现茭白冬季种植
冷水茭白种植技术要点茭白种植的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相关文章.茭白反季节大棚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用从江苏省无锡引进...
反季节种植技术对农民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尤其针对茭白这一品种。而如何利用大棚设施在寒冷的冬季实现茭白的种植,更是考验种植户的智慧与经验。本文将探讨茭白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素,旨在为广大的农业从业者提供实用指南。
编号 | 项目 | 详细说明 |
---|---|---|
1 | 良种选择 | 从江苏省无锡引进的小蜡苔双季茭白,具有早熟和适宜秋栽特性,茭肉质地白色细嫩不易变青。 |
2 | 搭棚时机 | 于冬至前后搭建,棚宽5.5米,高2.0米,长度根据田块而定。 |
3 | 水肥管理 | 分次施肥,基肥亩用栏肥750千克,追肥分5~6次施,氮、磷、钾肥配合施。 |
4 | 光照管理 | 保持棚内温度适宜,每天中午揭开棚两端农膜进行通风换气。 |
5 | 病虫害防治 | 及时防治大螟、二化螟等虫害,多次耘田改善土壤通气性。 |
大棚茭白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中旬上市,比常规种植的茭白提早1个多月,产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每亩茭白产量3041.5千克,产值4133元,而常规种植的每亩产量只有1583.5千克,产值1667元。大棚载培比常规栽培亩增收2466元,除去大棚成本600元,净增收1866元。
在搭建大棚的过程中,要确保结构牢固,避免风吹雨淋导致损失。同时,大棚的透光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透光率越高,茭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越好。
对于水肥管理,要根据茭白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插植后的初期,应保持水层较深,以促进成活;而在茭白生长中后期,应逐步减少水层深度,以利于茭白的分蘖和生长。
光照管理是确保茭白良好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冬季,光照时间较短,因此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并适时揭盖薄膜,提高棚内温度。
病虫害防治也是大棚茭白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茭白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选种、搭建大棚、水肥管理、光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在冬季也能享受到新鲜的茭白。
关于茭白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探讨如何利用大棚实现茭白冬季种植。的部分结束了,现在聚焦于大棚茭白冬季种植新路径。
冷水茭白种植,技术要点大盘点
分次施肥:基肥亩用栏肥750千克在翻耕前撒下,插后第2天亩用1000千克泥灰撮施茭白墩。追肥分5~6次施,春节前施3次,春节后施2~3次。第1次在发棵开始时,第2次在第一次施肥后20天,第3次在春节前后,第4至6次在基部发扁孕茭期。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期轻施,孕茭期重施,氮、磷、钾肥配合施。每亩追肥施用量为水稻专用肥60千克、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30千克,每次施肥时尿素不超过12.5千克。
浅灌插后至成活前水层保持3.3~6.7厘米,成活后宜干干湿湿,以利白天提高棚内温度。
搭建大棚:一般可采用毛竹和白色农用薄膜于冬至前后搭建大棚,棚宽5.5米,高2.0米,长度根据田块而定。通常于清明前后气温回升后让茭白在常温下孕茭一段时间。
拔取部分苗移到新棚内栽植或补空墩。老茭墩每穴保留15株苗,新建棚每穴插7~10株苗,每棚插5行,株距0.5米,每亩栽1300墩左右。
为了确保茭白良好的商品性,必须做到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反季节栽培茭白主要就是要调节温度到正常温度种植,这样就可以保证种植育苗成功。
及时换气:茭白在棚内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和增加棚内新鲜空气,除特殊低温天气外,每天中午要揭开棚两端农膜进行通风换气,晴天气温高通风时间要长,使棚内温度接近棚外气温再封膜;阴雨天气能达到换气即可;霜冻天气夜晚及早晨做好灌浅水保温,以防小苗早孕。
茭白的生长环境:茭白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但是茭白的生长季节通常只在春、夏两个季节,秋季和冬季很难种植。这对于想要全年都种植茭白的农民来说是个很大的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反季节大棚种植技术应运而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