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鲶鱼苗种病害频发,影响养殖效益

但近些年来川北水产养殖区病害频发,养殖效益逐年下降,水产养殖进入到发展的瓶颈期。为了更好的解决病害的问题,引进优质苗种,优化养殖模式。

鲶鱼苗种病害频发,影响养殖效益
病害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烂嘴烂鳃病 病鱼吻部和鳃部溃烂,发病初期鱼苗摄食减少,游出阴栅在池边各处互相挤迫,成一团一团互相摩擦,或用吻部摩擦池边,神态极为不安。发病严重时,吻部和鳃部腐烂发白,挣扎游动而死。 健康无病鱼苗,白天均藏在池边角阴暗处休息,一旦发现有鱼苗游出暗栅,就要及早将鱼苗全部捞出,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有空池最好转到其它空池,放回原池需将原池清洗干净。回水放鱼后再泼洒福尔马林,浓度为20毫升/立方米,然后在每天下午换水后再泼洒2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连续三天,疗效甚佳。这种病主要由车轮虫引起,受伤处被水霉、绿色菌丝寄生所致。
肠胃病 患这种疾病的鱼苗是吞食了带有病菌的饵料引起的。病鱼的腹部红肿充血,死亡率高且来得快,死亡鱼中多为体壮个大之鱼苗。 在准备投喂的丝蚯蚓中加入百炎净或土霉素,让丝蚯蚓吸收1小时后投喂,用量是1千克丝蚯蚓加4克,连续数天,疗效显著。
黑体病 病鱼体色变黑,摄食量明显下降,鱼体一天比一天瘦弱,受惊动时部分鱼苗呈颠状病症。假死躺在池底。患病严重的鱼苗肌肉发炎出血,鱼还未死,把肌肉解剖开就闻到腐臭味。此病病因不明,尚无良方治疗。 具体防治方法尚在研究中。

2、大口鲶鱼养殖苗种放养。大口鲶鱼抗药性很强,为了防止鱼苗感染病害,需要经常清洗池底,将水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并且给大口鲶鱼喂食时,要保证饵料新鲜,防止鱼群出现萎靡现象。

防治鲶鱼最常见的七种病害有:1黑体病,2肠炎病,3水霉病,4车轮虫病,5尾孢子虫病,6三代虫病。寄生防治:生石灰彻底清塘,不要使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苗种分塘、转池、越冬时要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洗;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

1.鲶鱼苗种发育至卵黄囊消失后,应具有较强的趋暗能力,没有趋暗能力的鱼苗属发育不全的鱼苗,需用吸管及时吸走。

鲶鱼,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老人、儿童、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所以,市场上鲶鱼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但病害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防治病害的养殖方法。

今年一季度越南养殖鲶鱼产量减少,南方大口鲶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相关文章。主要危害土池中培育的苗种,以孢子形式进行传播。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五个特点。在各种养殖条件下,尤其是人工控温养鳖时,鳖的生活环境不同于自然界,人工养殖的鳖容易受水温、水质、养殖水体的底质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如惊扰,饲养管理不当,乱用药物等的影响,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鱼苗卵黄囊刚消失时,轮虫为最适口饵料。因为此时的鱼苗还不能吞食大型水蚤,反而容易被水蚤伤害,喂蛋黄等其它易溶于水的粉料易造成水质腐败。

PDF完整版下载:PDF下载本发明属于淡水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鲶鱼病害的养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鱼苗投放前的鱼苗处理;鱼苗投放前的养殖池处理及鱼苗投放后的养殖池管理;鱼苗投放后的日常管理。

鲶鱼苗种病害频发,影响养殖效益

烂嘴烂鳃病是鲶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病鱼吻部和鳃部溃烂,初期鱼苗摄食减少,游出池边互相摩擦,严重时导致鱼苗死亡。针对此病,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健康鱼苗白天藏于阴暗处休息,发现异常及时捞出,用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清洗池底,泼洒福尔马林,连续三天,疗效显著。此病主要由车轮虫引起,受伤处被水霉、绿色菌丝寄生所致。

使用螺肉或鱼糜作为饲料时,投喂过程中需搅动水体,使饲料均匀散开。掌握好投饵量和投饲方法,提高育苗成活率。黑体病、肠胃病等病害需及时防治,确保鲶鱼养殖成功率。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解决了川北水产养殖区病害频发的问题,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