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果梅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以洱源特色果梅为基础
洱源县,这片孕育了千年梅文化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果梅产业,稳步走向繁荣。这里,不仅拥有全省唯一的省级果梅基地,更是全国100个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唯一的果梅基地示范县。
洱源梅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遍布9个乡镇、73个村委会。梅果年产量2.27万吨,梅农收入5040万元。这背后,是洱源果梅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
洱源果梅产业的崛起之路洱源,被誉为“梅子之乡”,其种植、加工梅子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2000多年的梅子种植历史,让洱源享有“中国梅子之乡”和“中国古梅”的美誉。
近年来,洱源县紧紧抓住果梅产业不放松,逐渐形成了“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了基地、加工、科研、市场四大平台。全县梅子基地面积达9.24万亩,产量1.2万吨,梅农收入3588万元,企业实现加工产值1.2亿元。
年份 | 梅子基地面积 | 产量 | 梅农收入 | 企业加工产值 |
---|---|---|---|---|
2000年 | 5.0 | 0.8 | 200 | 0.2 |
2010年 | 7.0 | 1.0 | 300 | 0.5 |
2020年 | 9.24 | 1.2 | 3588 | 1.2 |
洱源果梅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积极推动梅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将洱源梅子推向全国。
洱源果梅产业的崛起,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洱源果梅产业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洱源果梅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松鹤村为例,712户村民实现了“户户梅子成林,家家果梅飘香”。2014年,全村梅子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共产鲜梅4250多吨,实现收入1100多万元。
“我们村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60%来自于果梅产业,果梅经济成了我们村一张靓丽的名片,村里形成了‘孩子以梅园做嫁妆,老人有私房梅子树’的新民俗。”松鹤村党总支副书记罗学义说。
洱源县在发展果梅产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不断提高果梅的品质和附加值。例如,洱源茈碧湖镇大松甸村的罗健清,他家已经种植梅树30多年,去年还在家里办起了梅胚加工厂。这些创新举措,使得洱源果梅产业在提质增效中稳步健康发展。
洱源果梅产业的发展,与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在适宜的山区和坝区种植果梅9.5万亩,年产优质鲜梅达9000多吨,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洱源县通过绿色发展,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果梅产业的升级。
洱源县在发展果梅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品牌。例如,松鹤村以青梅为原料,通过现代工艺和传统技法相结合,酿制而出的发酵梅酒,具有高原特色和民族风味。该品牌的创立,是洱源县推动构建梅果绿色产业链、打造高原特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