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腐病是危害芦笋生长的重要病害
作者:农艺匠心•更新时间:23小时前•阅读4
一、芦笋茎腐病概述


在芦笋生长期内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及时用药防治,控制芦笋茎枯病的 。茎枯病可借助雨水传病,采取避雨栽培能有效挡住雨水,减轻发病,而使用大棚也要注意调控好温湿度,湿度过高一样会引发病害,土壤含水量过低要注意浇。
症状 | 防治方法 |
---|---|
幼笋出土后即可能受侵害,幼茎出现水渍状不定形病斑,绕茎 ,致茎组织崩解、腐烂,终致幼笋枯死。 | 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采取喷淋结合的办法,喷淋30%氧氯化铜悬浮剂或可杀得悬浮剂,或25%甲霜灵可湿粉,或65.5%普力克水剂,或64%杀毒矾可湿粉,3-4次,隔5-10天1次,前密后疏。 |
茎腐病可借助雨水传病,采取避雨栽培能有效挡住雨水,减轻发病。 | 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
发病初期结合防治茎枯病可喷洒或浇灌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
不同芦笋品种其对茎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考虑市场需求、当地气候环境,一般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芦笋茎粗壮、植株生长势旺、优质丰产、口味纯正的芦笋品种。
注意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及时挖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生长40天后芦笋茎很少发病。
芦笋茎腐病是危害芦笋生长的重要病害,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芦笋茎腐病的发病率,提高芦笋产量和质量。
芦笋茎腐病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即可能受到侵害。病斑通常呈水渍状不定形,绕茎 ,导致茎组织崩解、腐烂,最终导致幼笋枯死。在发病初期,茎部会出现褐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严重时茎部会腐烂。
1. 农艺措施:做好清园,削减病原菌。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
4.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5. 及时挖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江西地区,以“井冈红”“井冈701”等品种的芦笋种植较为普遍。在2022年春季,当地某芦笋种植户发现部分芦笋出现茎腐病症状。针对这一情况,种植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2. 采用避雨栽培,降低病害发生。
3. 使用药剂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浓度。
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