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屎瓜种植过程中,象鼻虫是主要害虫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猫屎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只是,象鼻虫作为猫屎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严重影响了猫屎瓜的产量和质量。
象鼻虫,学名甘薯蚁蟓,属于鞘翅目蚁象虫科。这种害虫在猫屎瓜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和球茎内为害,造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导致幼株矮缩,生长发育受阻,叶片抽生缓慢,抗病能力差,易感染花叶心腐病、束顶病,最终全株死亡。据统计,象鼻虫的侵害可导致猫屎瓜减产20~50%,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策略为了有效防治象鼻虫,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药物防治 | 使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加25%杀虫双400倍液,或22%穿心剑1000倍液灌入叶片基部与假茎之间隙缝中,每隔10天灌一次。 |
人工捕杀或诱杀成虫 | 结合清园,捕杀群集于叶鞘基部和干枯假茎外鞘内的成虫。同时,将砍下的假茎切成块状,放置在猫屎瓜行间诱杀成虫。 |
种苗检疫 | 新植猫屎瓜园注意选种无虫种苗,严禁从疫区调入带有虫的球茎或吸芽猫屎瓜苗。 |
及时清园 | 开春气温回升稳定在18~20℃时,及时整地、翻土,清理有虫有病猫屎瓜芽,彻底清除残株老猫屎瓜头,用敌百虫浇灌毒杀残留物中的幼虫,然后撒上石灰,盖上土沤制作基肥。 |
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防治效果:
水旱轮作:选择水稻与红薯轮作,或红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等轮作,以减少虫源。
有机肥充分腐熟:减少吸引害虫的气味,从而降低虫源。
防治象鼻虫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源头控制,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猫屎瓜种植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治时机: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虫害。
防治方法:结合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安全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可以有效降低象鼻虫对猫屎瓜种植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象鼻虫,学名甘薯蚁蟓,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种植的致命杀手。其破坏力不容小觑,常常导致甘薯减产20~50%,甚至绝收。为了守护甘薯的丰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治象鼻虫, 要及时清除虫株或割除植株枯残假茎,然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加25%杀虫双400倍液,或22%穿心剑1000倍液灌入叶片基部与假茎之间隙缝中。此外,人工捕杀成虫也是关键,结合清园,捕杀群集于叶鞘基部和干枯假茎外鞘内的成虫。
预防为主:种苗检疫与有机肥处理新植猫屎瓜园时,要注意选种无虫种苗,严禁从疫区调入带有虫的球茎或吸芽猫屎瓜苗。同时,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减少吸引害虫的气味,从而降低虫源。
防治方法:轮作与田园清洁象鼻虫喜欢疏松透气性好的环境,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水旱轮作,种植水稻与红薯轮作,或红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玉米等。此外,做好田园清洁工作,消灭田间虫源,也是防治象鼻虫的有效手段。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农业害虫防治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农业害虫防治将更加高效、环保。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技术将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