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高温是否能够有效杀死牛蛙体内的寄生虫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

高温是否能够有效杀死牛蛙体内的寄生虫

除了加热,冷冻也是杀死裂头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冷冻2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当然,冷冻法的效果除了和温度以及时间有关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条件下冷冻24小时更为稳妥。

牛蛙寄生虫与高温

牛蛙的寄生虫高温是可以杀死的。吃牛蛙确实有可能会得脑寄生虫病的,因为牛蛙体内可能存在着裂头蚴寄生虫,这种寄生虫通过爆炒也难以致死,因此,食用了感染裂头蚴的牛蛙之后,确实有可能感染脑寄生虫。这个情况需要看是多少的高温,如果是能够达到120度,15分钟

严格说来,裂头蚴并不是一种寄生虫的名称。它是某些种类的绦虫在一个被称为“中绦期”的发育阶段的幼虫的总称。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裂头蚴在外形上已经与成虫颇为相似,而且由于运动能力很强,裂头蚴给寄生宿主带来的伤害常常要超过它们的成虫。

曼氏裂头蚴的成虫名叫曼氏迭宫绦虫,与知名度颇高的猪肉绦虫同属于绦虫纲。和很多其它种类的寄生虫相似,曼氏迭宫绦虫的一生需要在多个宿主体内辗转。曼氏迭宫绦虫的最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狗,有时也会是虎、豹这类食肉动物。在这些动物的肠道内,迭宫绦虫的成虫可以寄生长达数年之久并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因为粪便进入自然界的水系中,随后孵化成为幼虫。在水中,幼虫被一种名为剑水蚤的浮游生物当作食物吞食,然后沿着自然界的食物链进入蝌蚪的体内。因为蝌蚪发育成为蛙,幼虫也发育到了“中绦期”,此时的幼虫就是我们所说的裂头蚴。当染虫的蛙被猫狗等动物吞食后,裂头蚴就到达了它们的最终宿主体内。在那里它们会发育成迭宫绦虫成虫并产下虫卵。除了最终宿主,裂头蚴也会因为蛙体而进入其它捕食者,比如蛇类的体内。在这些动物的体内,裂头蚴能够存活并保持继续感染其他生物的能力,但是却无法发育成为成虫。

安全食蛙三把斧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牛蛙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牛蛙频道详细了解。

可以 牛蛙的寄生虫高温可以杀死的。将牛蛙放在100℃的水中炖煮5分钟的时间,就能够杀掉其中绝大多数的寄生虫了。在不方便加热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低温杀虫,低温温度为-20℃放24小时。吃熟透的牛蛙,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也能促进新陈代谢、...

不少人喜欢边品尝食物边饮酒,也有人索性就把食材泡在酒里面来食用。虽然酒类中所含的乙醇有杀死裂头蚴的作用,但是与调料的作用相似,用酒中所含的乙醇彻底杀灭裂头蚴需要诸多的条件。例如研究结果显示,只有60%的乙醇才能彻底杀灭食材中的裂头蚴,而且浸泡时间至少2个小时,同时食材的尺寸也必须很小。实际情况下,这些条件很难同时满足,因此喝酒杀虫也不太可靠。

对于大部分饮食习惯较为正常并且使用安全的自来水系统的城市人而言,既不太可能出现生吞蝌蚪和贴敷生蛙肉这样的高风险行为,也不太可能因为污染的水源而感染,因此预防的重点就在于饮食。

感染裂头蚴的多种可能

因为这两类野生动物携带裂头蚴的几率非常之高。以杭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为例,高达60%的野生蛙类和蛇类的体内携带有裂头蚴。在上海地区,研究人员曾经从一条野生大王蛇体内找出了将近150条裂头蚴。如此高的寄生率和寄生数量,自然会导致患病的风险激增。此外,野生蛙类和蛇类还是自然界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放弃食用它们,既降低了自己患病的可能性,又保护了自然环境,何乐而不为?

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告诉我们:不正确地食用蛙类、蛇类,像是直接食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蛙或者蛇的组织——喝蛇血,吞蛇胆,吃凉拌蛇皮,或者误饮了被带虫剑水蚤污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头蚴的感染。此外,由于相信蛙肉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有些人会用生蛙肉敷在伤口或者皮肤脓肿上面。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为裂头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在中国,超过半数的裂头蚴感染者都是由于敷贴生蛙肉而染病。另外,有些人还有生吞蝌蚪的“奇特”饮食爱好,这也容易造成感染。

在处理食物时,人们也常常使用酱油、食醋和生姜汁这些调料。应当说,这几样调料对于裂头蚴确实有杀伤力,也确实可以降低裂头蚴感染。只是,根据研究数据,生姜汁不具备完全杀灭裂头蚴的能力。酱油和醋虽然可以彻底杀灭裂头蚴,但是操作的条件是将尺寸很小的食材浸泡在醋中至少24小时或者酱油中至少6小时。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不太可能将食材切割得太小,也不太可能将食材放置在调料中如此长的时间。所以,光靠调料腌渍来杀虫并不是可靠的方法。

不过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由此可见,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

、从微博中描述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来看,刘芳感染的很有可能是较为常见的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最早由苏格兰籍医生帕特里克·曼森在中国厦门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并因此得名。

选购经过合格冷冻处理的牛蛙加上高温彻底烹煮,可以保证我们在享受蛙腿美味的同时不用为裂头蚴病而担心。和很多其它种类的寄生虫相似,曼氏...

高温是可以杀死的,但是最好是少吃的,目前建议选择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或正天丸,配合针灸治疗将会更好,指导意见:平常注意防止精神紧张保证休息时间和质量,戒烟酒.防止受凉感冒等诱因.

不要寄希望于任何调料

健康咨询描述:我最近一直吃干锅牛蛙,牛蛙上的寄生虫高温能杀死吗最近老头晕头痛的.更多病因治疗预防食疗好发人群:所有人群常见症状:头部疼痛、情绪低落、恶心呕吐是否医保:--治疗方法:药物疗法相关文章.您好,不必过于担心,牛蛙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牛蛙自身有寄生虫,经过高温来煮的话会彻底杀死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

高温可以杀死牛蛙体内的寄生虫。牛蛙体内常见的寄生虫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等。这些寄生虫对热的抵抗力不强,通常在60℃以上的高温下,经过1-2分钟就会死亡。因此,通过高温烹饪牛蛙,可以有效杀死体内的寄生虫,保证食用安全。

科学地处理食材

裂头蚴病的病症危害巨大且不易治愈,如何预防就成了关键。

人体并非迭宫绦虫或是裂头蚴的适宜宿主,但它们却可以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尤其是裂头蚴,能在人体不同部位间穿行,可能带来的损伤遍布全身。由裂头蚴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裂头蚴病,根据发病的部位,又可以大致划分为眼、皮下、口腔面部、脑和内脏五大类。在中国,眼裂头蚴病的发病率最高,症状也颇为恐怖,病人的眼部会出现肿块并伴随各种严重不适。如果裂头蚴侵入的部位是眼球,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有时,裂头蚴会从患处“爬”出来,不少重口味故事中“眼睛里面爬出一条虫子”的情节大概就是源于这个症状。而刘芳患上的则是相对较少的脑裂头蚴病,这类疾病的症状和脑部肿瘤颇为相似,常常因此被误诊为脑瘤。脑裂头蚴病的危害同样非常恐怖,最严重的可以导致瘫痪。

牛蛙寄生虫种类 杀灭方法 适用温度 时间
裂头蚴 高温烹饪 100℃以上 15分钟以上
华支睾吸虫 高温烹饪 100℃以上 10分钟以上
卫氏并殖吸虫 高温烹饪 100℃以上 15分钟以上
布氏姜片吸虫 高温烹饪 100℃以上 10分钟以上

管住自己的嘴,放弃对野生蛙类和蛇类的“爱好”

目前治疗裂头蚴病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取出寄生虫,治疗本身有痛苦有风险不说,即使寄生虫被取出,人体可能还要继续承受病痛的折磨。比如刘芳所受的癫痫症困扰,就是一例。

从高温是否能够有效杀死牛蛙体内的寄生虫?过渡到高温在牛蛙养殖中杀虫应用广泛,我们继续前进。

在牛蛙养殖领域,高温杀虫的应用如同守护神一般,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保障。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高温在牛蛙养殖中的应用。

高温的威力:破解寄生虫难题

牛蛙的寄生虫——裂头蚴,对温度变化有着极高的耐受性。只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只能存活短短5分钟。这一特性使得高温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杀虫手段。例如,在广东省某牛蛙养殖场,养殖户们通过将牛蛙放入100℃的热水中浸泡5分钟,成功杀死了蛙肉中的裂头蚴,保障了牛蛙的健康生长。

高温是否能够有效杀死牛蛙体内的寄生虫
冷冻杀虫:另一种选择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确保食用的牛蛙安全呢?选择经过合格冷冻处理的牛蛙是关键。在烹饪过程中,将牛蛙加热至100℃并持续5分钟以上,可以有效杀灭裂头蚴。例如,在一家火锅店,服务员会向顾客推荐将牛蛙放入热汤中煮5~10分钟,以确保安全。

预防为主:降低感染风险 展望未来:高温杀虫技术的应用前景

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高温杀虫技术在牛蛙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养殖户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杀虫效果,保障牛蛙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