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牡蛎高产抗逆良种培育项目通过阶段性验收
7月9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专家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牡蛎高产抗逆良种培育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旨在解决牡蛎养殖中产量低、抗逆性差的问题。
日期 | 项目名称 | 实施单位 | 验收结果 |
---|---|---|---|
7月9日 | 牡蛎高产抗逆良种培育项目 |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通过验收 |
7月12日 | 优质高产抗逆贝类良种选育 |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 | 通过验收 |
7月21日 | 优质高产抗逆贝类良种选育、大宗经济贝类新品种选育 | 山东省科技厅 | 通过验收 |
该项目通过多年研究,成功选育出高产抗逆的牡蛎良种,大大提高了牡蛎养殖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高产抗逆:选育的牡蛎良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品种,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
肉质优良:选育的牡蛎良种肉质鲜嫩,口感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牡蛎的需求。
生态养殖:该项目注重生态养殖,采用无污染的养殖技术,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自项目启动以来,课题组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壳宽选育群体:经过一代选育,壳宽选育群体在抗病和出肉率方面优势明显。
高出肉率家系:已培育出第二代稚贝共计22.02万个,其中F2代高出肉率性状家系26个,稚贝12.32万个。
肉质性状家系:已培育出第二代稚贝共计22.02万个,其中F2代肉质性状家系25个,稚贝9.7万个。
提高养殖效益:选育出的牡蛎良种具有高产抗逆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
保障食品安全: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进产业发展:该项目成功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牡蛎养殖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未来展望7月12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专家在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对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承担的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优质高产抗逆贝类良种选育”子课题“牡蛎高产抗逆良种培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对课题组2014年开展的壳宽选育群体、高出肉率家系和高糖原含量家系进行了现场验收。2014年对壳宽选育群体进行了F2代选育,经过一代选育,壳宽选育群体在抗病和出肉率方面优势明显。课题组开展了高出肉率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家系选育选育工作,这两个品系已经培育出第二代稚贝共计22.02万个,其中F2代高出肉率性状家系26个,稚贝12.32万个,F2代肉质性状家系25个,稚贝9.7万个,目前各个选育品系长势良好。高出肉率选育品系对提高牡蛎的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肉质性状选育新品系对提高长牡蛎风味、延长牡蛎的上市时间方面,满足消费者在夏季对牡蛎口感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业专家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省农业良种项目进行了评估。这些评估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也为山东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项目申报程序方面,山东省科技云平台的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管理系统为项目牵头单位提供了便捷的网上填报途径。项目首席专家只需登录系统,即可完成申报流程。
种质创制与高效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山东省海洋强省发展战略的依托单位,专注于牡蛎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养殖。在种质资源整理保护、高产抗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选育品系不仅对提高牡蛎的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对满足消费者在夏季对牡蛎口感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旨在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和实施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省在牡蛎良种培育领域的努力与成果,这不仅是对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渔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