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面临水质管理难题,池养易出现肥水问题
作者:农牧智慧星•更新时间:15小时前•阅读3
原因 | 解决措施 |
---|---|
春季气候不稳定 | 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养殖计划。 |
春季光照不充足 | 采取人工补光措施,确保光照充足。 |
春季池塘水温低 | 使用增温设备,提高水温至适宜范围。 |
水体硬度过小 | 补充钙肥、镁肥,调整水体硬度。 |
药物残留较严重 | 使用解毒剂,降低药物残留。 |
青苔繁殖速度快 | 使用杀青苔剂,控制青苔生长。 |
水蛭养殖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质管理难题。其中,池养水蛭易出现肥水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果。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春季气温时高时低,还有倒春寒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藻类的繁殖生长,进而影响肥水的效果。
春季太阳光照强度和时长都不充足,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类的生长繁殖受限。
原因四:水体硬度过小水体硬度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表示。水体硬度对藻类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实验验证:池水总硬度小于10mg/L,即使施用无机肥料,浮游植物也生长不好;总硬度为10-20mg/L时,施无机肥料的效果不稳定;总硬度大于20mg/L时,施用无机肥料后浮游植物才会大量生长。
原因五:药物残留较严重水体消毒剂、杀虫剂、清塘剂使用过量,引起藻种缺乏,药物残留较多,水质不适宜藻类的生长繁殖。
解决策略 解决措施一: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养殖计划 解决措施二:采取人工补光措施,确保光照充足 解决措施三:使用增温设备,提高水温至适宜范围水体硬度过小会影响藻类生长,养殖户应补充钙肥、镁肥,调整水体硬度,促进藻类繁殖。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深1米,水深0.6米,设进、排水口。这样可以保证水蛭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使用蛭水肥进行肥水,如肥水困难时配合蛭激停+解毒蛭安来补充水体微量元素,快速起肥。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以嫩绿色或茶褐色为宜,透明度在25cm左右。
水蛭养殖过程中,喂田螺会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定期调理池塘水质指标,保持水质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