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稻田养殖:一种利用稻田资源养殖水蛭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广袤的田野上,稻田不仅是粮食的摇篮,更是生态农业的宝地。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稻田养殖模式——水蛭稻田养殖,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稻田养殖水蛭, 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区域。理想的水稻种植地应具备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且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
二、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3000kg/亩,肥力不足时施菜籽饼肥10kg/亩,少量多次,追肥的同时补充水蛭饵料,有利于节约养殖成本。
稻田养殖水蛭的模式为养殖业增加新的水域。不需要占用现有养殖水面,开辟了养殖生产的新途径和新的养殖水域。
水质:水质要安全无污染,水层维持20cm左右,一周换一次水,同时加注新水。
四、水蛭种放养水蛭种来源一可到就近的养殖场购买,二也可在春夏季节用浸透猪血的草进行诱捕,养殖密度约800-1000尾/㎡,水蛭种放养前10天左右,施腐熟的有机肥300kg/亩,可适当培育微生物及水草。
养殖水蛭在稻田内选择的水稻品种很重要,应选择生育期长、茎秆强硬、分蘖性强且抗病虫害的水稻种植。
六、平时管理增加收入,利用稻田养殖水蛭后,稻田的平均产量不但没有下降,还会提高10%〜20%左右,同时每亩地还能收获一定数量的商品水蛭,相对地降低了农业成本。
七、防逃墙及进排水口在稻田四个角的周围,用塑料薄膜围0.3m高的围墙,进排水口设置尼龙网,防止水蛭逃走。
八、保护生态环境 九、加工销售水蛭养殖半年左右,水稻收成后即可捕捉,捕大留小做种,捕捉后放入容器,再加5%-10%食盐水使其死亡,清水漂洗晒干即可出售,品质好的水蛭干出售标准是规格整齐、内无杂质,含水率在20%以下。
1.立体种养殖的模范:在同一块稻田中既能种稻也能养水蛭,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实现稻蛭双丰收。
项目 | 描述 |
---|---|
水蛭养殖面积 | 1-2亩 |
水蛭放养密度 | 800-1000尾/㎡ |
水蛭养殖周期 | 半年左右 |
水蛭产量 | 每亩地收获一定数量的商品水蛭 |
民稻田里养蚂蝗 “蛭同稻合”闯出稻田高产新路子 2020-06-24 16:32今日南浔客户端5.9万+阅读 在南浔区千金镇南窑桥村海鑫家庭农场,今年水稻种植别有一番风景。工作人员正在把一盆盆种植有水稻秧苗的盆,放置在准备养殖水蛭的农田里。 水蛭又叫蚂蟥,稻田生态“立体养殖”,让“蛭同稻合”创高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稻田水蛭养殖不仅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还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升级,相信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稻田新绿:水蛭养殖的生态革命稻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为水蛭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在稻田周围开挖沟渠,既保证了水蛭的栖息空间,又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稻田中浅水期仅7厘米,深水时也不过20厘米,这样的水位变化使得水温稳定,溶解氧充足,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在水稻插栽时,巧妙地将水蛭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采用镂空盆种植水稻,既满足水稻根系生长的需要,又为水蛭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空间。这种立体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水稻与水蛭的共生共荣。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稻田水质,确保水蛭的健康生长。同时,加强防逃工作,防止水蛭逃逸。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维护稻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稻田养殖水蛭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它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水蛭能够有效控制稻田里的害虫,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水蛭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因为人们对生态农业的重视,稻田水蛭养殖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未来,稻田水蛭养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稻田水蛭养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生态农业的新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能够孕育出更多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添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