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细菌性穿孔病是梅花常见病害,表现为叶片、花蕾出现穿孔
作者:茶农韵客•更新时间:19小时前•阅读3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只是,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出现,给这一传统名花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症状表现 | 症状描述 |
---|---|
叶片症状 | 发病初期叶片上会产生大量圆形的病斑,也会感染到枝条上。 |
病斑特征 | 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变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直径约2毫米。 |
病斑边缘 | 病斑周围有水渍状淡黄绿色晕环,边缘有裂纹,最后脱落或穿孔,孔缘不整齐。 |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为黄色单胞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3-0.8×0.8-1.1微米,两端圆,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发病重。一般年份在春秋雨季病情 较快,夏季干旱月份 缓慢。
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翌春病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梅花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侵入,潜育期7-14天。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梅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才能确保梅花的健康生长,为我国传统名花注入新的活力。
刚刚说了梅花细菌性穿孔病是梅花常见病害,表现为叶片、花蕾出现穿孔。,现在继续说梅花细菌穿孔病防治策略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