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青梅产业内外拓展,增产增收面临挑战
梅产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特色突出,但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经营绩效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产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剖析了诏安青梅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产业瓶颈的对策思路,以推进诏安青梅产业持续发展。
诏安是“中国青梅之乡”,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2.4万亩,青梅加工企业5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加工及出口创汇基地。受出口市场单一、行业标准不一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曾经是诏安山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青梅逐渐“失宠”,整个产业走向低迷。
近年来,诏安通过持续举办青梅节等形式,提高诏安青梅知名度,并加快品牌创建步伐,“诏安红星青梅”先后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目前正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时,该县青梅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青梅酒、青梅果醋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开拓了国内消费市场,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现状,实现“墙内墙外皆飘香”,使整个青梅产业走出低迷、逐渐好转。
优势 | 具体内容 |
---|---|
环境优势 | 诏安县地处东经 23°,北纬 116°,年平均降雨量 1700 mm,全年无霜期达 360 d以上,冬天严寒、夏天酷热,气候非常适合诏安青梅的生长,青梅产量受气候影响小,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 |
产业优势 | 诏安县青梅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知名度,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加工及出口创汇基地。 |
市场优势 | 诏安青梅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青梅酒、青梅果醋等深加工产品也逐步打开了国内消费市场。 |
出口市场单一,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行业标准不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知名度不高,市场拓展难度较大。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对策建议为应对上述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诏安青梅产业在内外拓展、增产增收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促进青梅产业良性发展,诏安县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诏安县推行手工采摘,优果率大大提升,价格也水涨船高,从而助力果农增收。此外,政府还加大对青梅产业的投入,筑巢引凤,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梅农增收、梅企增效、梅产业振兴。
青梅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诏安县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青梅产业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诏安青梅产业的成功转型,为我国其他青梅产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深化产业链条,以及政策扶持等措施,青梅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