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黄金梨成为我国出口创汇新亮点
今年61岁的果农李淑玉是莱西梨的先行者,1996年,她与村里的负责人携手,从莱阳农学院引进了新培育的梨苗,开始在村内推广种植。那时,梨树苗7块钱一棵,每一棵都承载着希望。尽管起初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李淑玉和她的梨树却越种越好,带动了整个村庄的种植热情。
日庄镇种植梨树的优势显而易见,紧邻小沽河,水质优良,土质适宜梨树生长,结出的梨子水分充足,甜度极高。李淑玉自豪地展示着她梨园里挂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每一颗至少一斤重。
年份 | 梨树栽培面积 | 梨产量 |
---|---|---|
最新统计 | 104.24 | 930.94 |
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梨树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河北省的梨产量最多,年产266.29万吨,占全国梨果总产量的28.6%。
近日,莱西日庄镇的万亩梨园迎来了大丰收,村民们忙碌于采摘、分拣、装袋,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自种植梨树以来,每户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增加了十万元。
2001年,我县在良邑乡引种黄金梨233hm2,通过实施无公害高效栽培措施,建成了黄金梨出口创汇基地。黄金梨是韩国园艺场罗川支场用新高二十世纪杂交育成的砂梨系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
日庄镇的梨园能打开国际市场,仅靠梨子的品质是不够的。2000年,当地政府意识到梨子种植的重要性,推动散户种植散户销售的模式向抱团发展转变。各个村重新规划了梨园,扩大种植面积,邀请农业专家指导,提高果农的种植水平。
央视网报道,河南南阳淅川县的万亩黄金梨也迎来了丰收。这些新品种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梨品种的组成,而且成为我国梨果出口创汇的重要果品。
北京生产的梨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出口创汇。传统的鸭梨每年都有出口,新引进的梨品种近年也有批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与日俱增。
方城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携手南阳网共同策划组织了“助农新增收发展梨产业”——方城黄金梨免费品鉴活动。消费者对黄金梨的优良品质赞不绝口,成为方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佼佼者。
红香酥梨作为稀有的红皮梨新品种,其外观艳丽、品质优、耐贮运、早果丰产、抗旱、适应性强,成为我国极有希望的出口创汇果品。
梨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目前,日庄镇的梨子品种已经增加到七个,其中丰水梨和黄金梨依旧是主力品种。日庄梨已远销到欧美多个国家,部分梨子在运到烟台加工厂加工后销往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商场超市。
此外,该镇成立了专业的果品农业合作社,果农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抱团作业使得梨子品质显著提高。李淑玉的华玉果品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建设了一个大型冷库,解决了梨子保存和销售期短的问题。
在莱西日庄镇堤上村,村民李先生自豪地说,整个日庄镇有梨园一万多亩,而堤上村一个村就有一千多亩,是周边村庄当中梨园面积最大的。每当春天梨花盛开的季节,万亩梨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日庄镇旅游业的发展。
官庄村现在种植黄金梨1300余亩,平均亩产6000余斤,群众的收益3万余元。其中种植基地产出的黄金梨品种优良、个大体丰,口感酥脆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因为村子里黄金梨种植面积的增加,如何规范梨树的种植、实现标准化经营成为种植户逐渐考虑的问题。百宜镇洛坝村5000亩金灿灿的黄金梨坠满枝头,展示着丰收的景象。
别看我们都是种地的,但种地也很有讲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帮助家里打理梨园,有的村民还在扩大规模。现在堤上村平均每户村民靠种植梨树年增收十万元。
梨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果品,年出口量居世界第五、六位。黄金梨的崛起,无疑为我国农业出口增添了新的亮点。
赏花季之后,便是让村民和果贩们最为期待的梨子丰收季。一朵朵洁白的梨花变成了一个个硕大的甜梨,梨子成熟了,这也意味着村民们今年的收入稳稳的。村民刘先生种了十亩梨园,亩产接近一万斤,按照每斤梨子1.2元计算,毛收入在12万元。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堤上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的梨园到了收获期,全村的主要劳动力就全部集中到谁家,快速收梨,保障梨子不落地。
关于沧州市梨产业出口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孙玉柱刘博生在《沧州市梨产业出口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沧州市梨产业出口现状与应对措施,为我国梨产业的出口提供了有益参考。
八月瓜果飘香,又到了一年梨子成熟季。在叶县保安镇官庄村千亩梨园里,黄澄澄的梨子像“金坠子”一样挂满枝头。摘果、装箱,梨农满脸喜悦,称重、外运,客商竞相采购,一派丰收景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