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种植技术:探讨如何高效种植田七
选择南向不挡风的坡地,最好是砂质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带钙质轻土。土壤要疏松、排水良好。种植前要深翻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作为基肥,以保持土壤肥力。
田七苗1年后可移植,育苗地盖上2米高的天棚,棚顶和四周盖一层草,透光度50%。播种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做成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
三、田间管理 1.除草与培土早春齐苗后,要及时勤除草,雨后及时松土;当田七根茎露出在外时,要及时培土。田七根入土浅,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
秧苗期间多施熏土,展叶后施一次,每亩150~200千克;半月后再施一次,5月后又追施混合有机肥,每亩2500千克。6月后每月迟清粪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后翌年4~5月施一次干肥,6~8月每月施清粪水一次,每亩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田七,追肥时间和次数要增加。
3.病虫害防治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发病期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四、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提高田七产量。
五、收货如果来不及播种,应将果实摊放在筛内,厚约3厘米,置通风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砂,贮放于木箱中。
掌握以上田七种植技术,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定能提高田七产量与品质。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田七种植:高效高产解决方案,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整地育苗:选择南向坡地,砂质土或腐殖质轻土,耕深20厘米以上。起畦高23-27厘米,宽1.2-1.3米。种子点播,粒距2厘米×4厘米,播后盖软草或牛栏粪。
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排涝,防止积水。
病虫害防治,立枯病和根腐病需综合防治,包括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发病期防治。
田七荫棚搭建搭建1-1.5米高平顶式荫棚,透光度需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季节调整。
病虫害防治是田七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根据不同病害采取相应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