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拆除牛蛙养殖场,引发环保与养殖利益冲突
近日,宁海县对牛蛙养殖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引发了一场环保与养殖利益的冲突。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宁海县是我国牛蛙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因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牛蛙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密度高、尾水乱排放、药残过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为解决这一问题,宁海县海洋渔业局于去年底启动了牛蛙养殖场整治“亮剑”行动,坚持“处置在早在小,坚决遏制”的原则,迅速开展制止和打击行动,有效巩固“五水共治”成效。
整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预期效果 |
---|---|---|
退养关闭 | 去年底至今 | 减少养殖密度,降低环境污染 |
拆除养殖设施 | 去年底至今 | 消除养殖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 |
引导转产转业 | 去年底至今 | 帮助养殖户拓展收入来源,降低养殖风险 |
截至目前,宁海县已成功拆除137亩牛蛙养殖场,4户养殖户全部转产。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还为养殖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养殖户心声“虽然关停养殖场会损失收益,但这是支持‘五水共治’的实际行动。”一位养殖户表示,在延长养殖期间,他们积极配合整治,谨慎处理尾水和使用药物,4次抽检都顺利通过,没有出现药残超标情况。
未来展望宁海县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拒不整改的养殖场进行强制拆除,对新建的养殖场,将严格审查,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拓展收入来源,降低养殖风险。
宁海县徐墩镇,一场关于环保与养殖利益的博弈正在上演。当地牛蛙养殖场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当地政府强制拆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牛蛙养殖投入较大,前期基础设施、种苗投放、饲料药品等成本高达10万元/亩。在整治过程中,政府充分考虑养殖户的利益,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损失。为此,在药物使用、尾水排放等达标的前提下,将拆除时间延迟到今年8月份。
牛蛙停养后,宁海相关部门为养殖户举办各类渔业技术培训,下派渔业指导员到农户家中结对帮扶。同时,充分依托当地养殖资源,引导拆除养殖场改造为新型产业基地。目前,拆除的137亩养殖场已有107亩退养还耕种植蔬菜,其余30亩改成对虾养殖基地。
宁海县在牛蛙养殖场整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宁海县将继续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