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养泥鳅,生态农业模式
将泥鳅引入荷塘,不仅丰富了生态景观,更开辟了农业新路径。荷塘养泥鳅,这一生态农业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加上套养的泥鳅,除去种苗、土地租金、雇人工资等开支,总收入可以达2万多元。2015年8月,在李斌的带动下,章寨村成立了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莲藕开发面积达100多亩,带领16名青年民兵在洼地里趟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去年,他荷塘里仅泥鳅就达到亩产2千斤,并且这泥鳅不仅产量高,价钱也不含糊。古诗中的荷塘美景,如今在正阳县付寨乡章寨村得以完善呈现。莲藕试种成功后,李斌又尝试着在藕池里放养泥鳅,形成了水底有莲藕,水中有泥鳅的混养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荷塘的空间,周国强又引进了泥鳅和肉蛙。从2008年开始,周国强要求合作社的社员们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不使用化肥,采取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的方式,确保了莲藕和泥鳅的品质。
除了传统的池塘养殖外,稻田养殖台湾泥鳅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稻田养殖不仅能够实现一地两用、双丰收的效果,还能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此诱人的利润前景,不仅让泥鳅养殖成为池塘养殖的热点项目,还吸引了众多从事工商业的人士转产转业投身其中。
年份 | 莲藕产量 | 泥鳅产量 | 总收入 |
---|---|---|---|
2015 | 5000 | 700 | 22000 |
2016 | 5500 | 800 | 24000 |
2017 | 6000 | 900 | 26000 |
合作社负责人虞俊雄表示,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要好,今年比去年我们预计的话达到5000斤一亩莲藕,泥鳅的话今年大概700斤左右亩产,现在已经准备开始收获了。
荷塘养泥鳅,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荷塘,致富新路径在正阳县付寨乡章寨村,李斌带领村民们将一片低洼地变成了百亩荷花生态园。这里,泥鳅与莲藕共舞,生态农业的新典范正悄然崛起。套养的泥鳅,不仅为藕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美化了环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合作社负责人虞俊雄表示,销路非常好,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因为北方地区还没有这样的产品。稻田养殖台湾泥鳅,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荷塘深处,合作社的凌大哥正在忙碌着。他将网笼撒入荷塘,捕获了30斤左右的大泥鳅。这种莲藕与泥鳅的混养模式,不仅增加了藕的产量,还能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是增加收入、提高土地使用率的高效办法。
据了解,这种模式的生产对莲藕和泥鳅的生长都非常有利。泥鳅松动泥土,促进莲藕的生长,其粪便又作为莲藕的优质肥料,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未来展望,生态农业新篇章因为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荷塘泥鳅养殖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不仅将为农民带来新的致富途径,也将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