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严重威胁小麦产量与品质
作者:茶农雅士•更新时间:20小时前•阅读3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是,小麦白粉病的出现,给小麦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叶鞘、茎杆和穗部也会受到侵害。白粉病的发生,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年份 | 正常年份减产率 | 病害高发年份减产率 |
---|---|---|
正常年份 | 10%~20% | 50%以上 |
数据显示,正常年份小麦白粉病可造成10%~20%的减产,而在病害高发年份,减产率可达到50%以上。这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除了产量下降,小麦白粉病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感染白粉病后,小麦的千粒重会降低,品质也会受到破坏。
千粒重降低
蛋白质含量下降
面筋质量下降
口感变差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用药
防治措施 | 具体说明 |
---|---|
选用抗病品种 | 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病率。 |
合理轮作 | 避免连续种植小麦,实行轮作制度,减少白粉病的传播。 |
加强田间管理 | 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白粉病的越冬基数。 |
科学用药 | 发病初期,使用戊唑醇或世高喷雾防治。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可有效控制病情。 |
针对白粉病的防治,我们采取以下策略:选择抗病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传播速度。最后,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戊唑醇或世高喷雾等。
以盐城市为例,当地通过综合运用抗病品种、田间管理和科学用药等策略,有效应对了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盐城市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将更加依赖于科技手段。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昆虫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此外,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喷洒农药等,也将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携手共进,守护小麦丰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