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螟虫是甘蔗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
作为糖料作物,甘蔗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糖,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占据了60%,在我国食糖来源中更是占据高达90%左右。只是,甘蔗螟虫作为甘蔗害虫中较为普遍而且极为严重的存在,正成为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甘蔗螟虫的介绍与为害特点甘蔗螟虫,别名钻心虫,隶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螟蛾科。其为害特点主要表现在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糖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
甘蔗的虫害、病害和草害是甘蔗生产过程中的三大生物灾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显著。主要虫害包括:甘蔗螟虫、棉蚜虫、蔗龟、蓟马、天牛等。针对不同的害虫,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害虫名称 | 为害特点 | 防治方法 |
---|---|---|
甘蔗螟虫 | 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造成枯心苗、虫孔节等 | 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
棉蚜虫 | 吸食甘蔗叶片、茎蔓的汁液,造成叶片卷曲、黄化等症状 | 使用农药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生物防治等 |
蔗龟 | 啃食甘蔗地下部分,造成甘蔗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 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
据统计,2018年-2020年,示范区累计制作播放专题视频735次、发放宣传资料8600份、开展田间现场演示70次,总培训人数超过2500人次。实施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全区累计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示范面积29万亩,占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的2.57%,取得显著成效。
“放蜂治螟”技术助力甘蔗产业发展近年来,象州县石龙镇使用“放蜂治螟”技术,可有效防治螟虫,实现增产、增收和增糖,效果持续稳定。该技术是利用赤眼蜂作为甘蔗螟虫的天敌,对螟虫卵具有寄生性的特征来进行生物防治,达到绿色环保防控目的。
甘蔗螟虫俗称甘蔗钻心虫,是为害甘蔗最普遍而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易随引种传播,云南各甘蔗主产区普遍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甘蔗生产。
赤眼蜂防控甘蔗螟虫绿色示范项目现场会赤眼蜂,作为甘蔗螟虫的天敌,对螟虫卵具有寄生性,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只是,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对放蜂时间及天气状况要求严格。此外,赤眼蜂的饲养、释放技术和市场化生产尚有待完善,制约了该项技术的推广。
象州县石龙镇的实践:放蜂治螟,绿色防控甘蔗螟虫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我国糖业经济的稳定。未来,应继续提升赤眼蜂防治技术,加强市场化生产,同时探索更多绿色防控方法,共同守护甘蔗产业的绿色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