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海南槟榔年产鲜果百万吨,为热带特色经济作物

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槟榔价格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报告》揭示,截至今年9月,槟榔生果的平均价格约为14元/斤,全省累计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显著提升。

海南槟榔年产鲜果百万吨,为热带特色经济作物

槟榔,这一海南最具特色的 tropical 经济作物,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海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万宁市槟榔鲜果产量预计将达到14万吨,同比增长近10%。

面对槟榔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提出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广科学管理、提高产量以及加强产业宣传和舆情应对能力的建议。

橡胶经济作物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超过140万亩,收获槟榔果面积近90万亩,年产鲜果近100万吨,折算为干果22.95万吨,总产值达110亿元。海南槟榔是继橡胶后种植占比面积第二的 tropical 经济作物。

只是,槟榔产业也面临着黄化病的严重威胁。这种具有毁灭性的传染病在海南槟榔主产区染病面积已达3万多亩,早期得病的槟榔园已全园摧毁。目前,黄化病染病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槟榔产业的发展。

为应对这一挑战,万宁市作为海南槟榔种植主产区,面积超过50万亩,自2012年开始在全省率先进行绿色环保槟榔烘干技术改造。截至去年底,政府投入资金7838万元,扶持建设绿色环保槟榔烘干标准型设备5392台,占全省总量的90%。

近年来,槟榔价格波动较大,呈现“过山车”状态。2013年鲜果平均价格约1.6元/公斤,干果收购价格约24元/公斤,市场低迷。而在2014年,鲜果平均价格涨到12元/公斤,干果收购价格约64元/公斤,涨价了267%,且供不应求。

海南槟榔,占全国总产量的99%以上,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槟榔产地。其快速发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据统计,1952年海南地区槟榔种植面积仅有1053公顷,产量1185吨,且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一直保持在1000-1600公顷之间。海南槟榔产业从1983年开始稳步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发展速度加快。

今年,槟榔行情大好,价格高企。琼中县营根镇槟榔种植户周先生表示:“今年的槟榔果真是变成了‘黄金果’,现在最低也要21元一斤,还不愁卖。最高时,我卖了23.8元一斤。”

为贯彻落实省委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海南大力推行应用槟榔烘干绿色改造技术,省财政拿出一亿多元资金,对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进行补贴。经过2年的改造和建设,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共拆除土炉81780个,建成绿色环保槟榔烘干生产线222条、烘干炉5926台,年加工能力达到67.8万吨。

海南产槟榔、湖南加工槟榔的历史局面,在近年来已被打破。目前,全省已有口味王、恒泰等7家企业进行槟榔深加工生产,加工原料占产量的10%左右。由于海南槟榔深加工尚属起步阶段,市场开发程度有限,槟榔产品开发基本限于咀嚼食用,产品附加值低,需待各级政府支持做大做强。

只是,环保槟榔烘干炉布点不平衡、建炉计划心中无数、冷库设施配套不到位、项目建设用地证等问题,也给槟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广袤蓝图之下,海南省积极探寻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矢志将花梨、沉香、橡胶、槟榔等六棵树精心培育成百姓稳固的财富根基。

海南槟榔,这一热带果实中的经济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海南农业的新篇章。

年份 种植面积 收获面积 年产鲜果 总产值
2014 140+ 90 100 110
2019 140+ 90 14 -

回顾完海南槟榔年产鲜果百万吨,为热带特色经济作物。,让我们继续探讨海南槟榔:热带果王,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槟榔年产鲜果百万吨,为热带特色经济作物

海南槟榔种植分析指出,海南槟榔产量为28.7万吨,是继橡胶后种植面积第二的热带经济作物。槟榔不仅具有食品食用属性,还是中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其经济价值极高,被誉为四大南药之一,其果实、种子、果皮、花均可入药。

海南槟榔作为热带经济作物,年产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95%,超过230万农户从事槟榔种植和加工业。七八月份是海南槟榔鲜果的收获季节...

槟榔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经济效益,具有良好发展空间。为确保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提高农民增收潜力。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调研指出,海南槟榔产业正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但受资金、技术、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