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关注黄瓜生长环境与栽培管理
大棚黄瓜,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种植技术不仅关乎产量,更关乎品质。本文将从黄瓜生长环境与栽培管理两大方面,深入探讨如何种出优质的大棚黄瓜。
当幼苗2叶1心时即可定植,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定植密度为5/25万株/h,定植后在畦上扣小拱棚。
1.2 苗床的准备苗床营养土选用近几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土6份、腐熟的有机肥3份、腐熟的马粪1份混合后过筛。过筛后的营养土可配一些药剂,以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苗床的大小要根据定植大田的面积确定。
5.5.2 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二、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晴天上午温度保持在30℃左右,午后降到20~25℃;夜间前半夜保持在16~17℃,后半夜为11~13℃。用通风来调节温度,大棚主要以自然通风为主。
2 适时播种4 定植
本文将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等方面,为种植者提供春季大棚黄瓜的管理要点,助力黄瓜健康生长。
1.1 选择良种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用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抗病性强,生长势强,产量高的品种。
在主夏雌花较多的情况下,6~8节以下侧枝早期应及时摘除,以便减少养分消耗。主蔓长到25~30片真叶后进行掐尖,掐尖后适当增施氮、磷、钾肥。
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精可湿性粉剂500倍+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6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发病中期,用杜邦克露、安克+品润混合液或西先玛林+代森锰锌混合液,用量见产品说明。喷药时应正反两面均匀喷洒。发病后期,将病叶全部摘除,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
5.2 追肥在结瓜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每公顷追施尿素45kg、硫酸钾75kg,或高氮高钾冲施肥150kg。
综上就是大棚黄瓜的种植技术要点,想利用大棚种植黄瓜的农户朋友可以多多参考一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管理要点 | 具体措施 |
---|---|
温度管理 | 晴天上午30℃左右,午后20~25℃,夜间16~17℃ |
肥水管理 | 平衡施肥,适时浇水 |
病虫害防治 | 合理用药,及时清除病叶 |
大棚黄瓜在夏季的种植,对环境的要求尤为严格。在本地,我们采用钢架与竹木双层大棚设计,有效模拟春季生长条件,满足黄瓜的生理需求。
适时播种和定植,播种后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通风,床土保持湿润,床温控制在23-25℃。根据黄瓜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含量,平衡施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
黑星病是大棚黄瓜常见症状,尤其在低温、高湿、弱光环境下容易高发。防治方法包括药剂喷洒和生物防治,如释放姬小蜂等。
肥水管理是黄瓜生长的关键。在播种前,选择中性土壤栽培黄瓜,通过增施有机肥中和土壤酸性,促使黄瓜多生雌花。旺盛生长期,管理上转为“促中有控,促控结合”。
水分管理方面,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当黄瓜长到12片叶后浇第二次水。进入结瓜期后,根据长势、天气等因素进行浇水。
大棚黄瓜的种植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优化、高效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棚黄瓜的种植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