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登泽库镇牡蛎养殖基地,喜获丰收
眼前,正是牡蛎丰收的季节。文登泽库镇的牡蛎不仅产量高,销路也格外好,沿海各村的养殖户们每天忙得是不亦乐乎。
这片海域,与辽阔的海面、规律的潮汐、通畅的海流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特别优良的海域。海水咸度在26‰以下,常年无污染,水质肥沃,是适宜生蚝生长的最佳水质,“文登蚝”因此应运而生。
海洋牧场示范区与新型养殖基地项目 | 内容 |
---|---|
滨海陶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 建设响水延绳筏式吊生蚝养殖基地 |
射阳海上风电+深水网箱养殖新模式 | 我市今年杂交稻制种喜获丰收 |
全国最大沿海百万亩池塘健康养殖示范区 | 4万亩河蟹生态土池育苗基地 |
为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促进近海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泽库镇积极指导养殖户转产转业,不少海产养殖企业陆续将紫菜养殖转型为牡蛎养殖,打造“文登蚝”品牌,实现养殖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
银泽生物科技、海宽海洋生物科技、洋德海洋科技等企业与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黄海研究所、鲁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了海参、鱼类、贝类的养殖研究,探索海洋养殖新模式。
丰收与喜悦于进成介绍,今年牡蛎不仅丰收,价格也比往年略有提升,批发价格为每斤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毛钱。谈到牡蛎的销售,养殖户们个个是喜上眉梢。因为文登海洋生态条件优越、养殖水体好,产出的牡蛎肥满度高、肉质好、味鲜美,吸引了许多商贩主动前来收购。
1月4日早上,记者在泽库镇见到牡蛎养殖户于进成时,他正在忙着分拣刚采收的牡蛎。于进成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中旬到现在他已经收获牡蛎10万多斤。今年养了30多万斤,今天早晨出了5000来斤,基本上都卖了。今年价格比去年好。
“入口爽脆,‘文登蚝’真赞。”周女士说。大块头的“文登蚝”映衬着大海,来自大海的馈赠。
多个物流公司的冷链货车排队等候,流水线上一箱箱的“文登蚝”整装待发,每一天,都有10万只“文登蚝”从文登区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离开,发往全国各地海产市场。
这样的场景,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理事长蔡军勇想都不敢想的。
最近几天,文登区泽库镇沿海各村一片忙碌的收获景象,村民们涌向滩涂深处采挖牡蛎,感受丰收的喜悦和赶海的乐趣。
牡蛎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功效,市民购买的热情也比较高。
市民栾德亮说,这个季节的海蛎子比较肥,营养比较丰富,所以他今天过来买点,再带点回去给朋友们分一分。
近年来,针对海洋资源日渐匮乏的实际情况,泽库镇因势利导,积极鼓励渔民从海洋捕捞向滩涂养殖、近海养殖转型,到目前,牡蛎养殖户全镇已发展到20多家,牡蛎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预计今年牡蛎总产量可达500多万斤。
梦想与希望的福地,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以“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打破“产业孤岛”,打通“城乡壁垒”,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生活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山东文登泽库镇牡蛎养殖基地,喜获丰收,探索海洋养殖新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文登泽库镇牡蛎养殖,创新模式引领未来。
文登泽库镇,这片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宝地,正以其独特的牡蛎养殖模式,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文登泽库镇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军勇介绍,他们通过引入三倍体牡蛎,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牡蛎的产量,还优化了养殖结构,促进了近海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登泽库镇牡蛎养殖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泽库镇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的发展机遇,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