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大枣种植面积广,产量高
日前,记者在下洼子村冯家沟村民组村民冯贵家的30亩枣园看到,来自外地的枣商正在选购大枣,一致称赞柳城的枣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畅销东北,在外地能卖上好价钱。
朝阳县地处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因盛产大枣而远近闻名,大枣也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法宝。截至2009年底,该县大枣数量由2000年的1700万株发展到7500万株;产量由2000年的800万公斤增加到7500万公斤,产值由2000年的24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
年份 | 大枣数量 | 产量 | 产值 |
---|---|---|---|
2000年 | 1700 | 800 | 2400 |
2009年 | 7500 | 7500 | 15000 |
柳城街道大枣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前来选购,有效提高了大枣市场价格,连年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大枣下树季节,全街道上百名经纪人积极沟通联系,来自省内外收购大枣的客商络绎不绝,大车小辆云集全镇各大枣主产地洽谈生意。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金秋,吕梁山上、黄河岸边又迎来了枣儿成熟的季节。从柳林县孟门镇到三交镇黄河沿岸,近百里的沿黄红枣林带处处可以看到虬曲盘旋的枝丫上缀满了一簇簇红彤彤的枣儿,如玉似瑙,煞是喜人。
大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7万亩,成为全广西种植火龙果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区域。柳州市柳城蜜橘以其皮薄、无核,肉质柔嫩、化渣、汁多爽口,风味独特。
把发展大枣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近两年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兴修果树台田,铺作业路近百公里,搞果树节水滴灌8000亩,使大枣生产成为农...
在柳林县红灵芝现代种养园区,100亩高标准的红枣大棚,使用钢架支撑棚面,种植面积十分开阔,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面积,不仅坚固耐用,便于机械化操作。
广西可是中国排名前五的水果大省,凭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占尽雨水充沛、干湿分明的优势,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广西的吃货们都可以幸福地吃上各种各样的水果。
北票市现在的植物和动物仍然非常活跃,繁殖能力很强,这里主导产业是生猪养殖、大枣栽植,成为辽西养猪第一乡、金丝王枣之乡。
赞皇大枣种植遍及全县9个乡镇140多个村,种植面积达到了45万亩,从事苗木、嫁接、大枣加工等大枣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达到了3.6亿元,仅大枣产业一...
这里是红枣的故乡,以面积广、产量高、甜度大而闻名遐迩。世界瞩目的三塔中国鸟、华夏中国鸟、北山中国鸟化石皆出此地;汉代柳城遗址、东晋壁画墓文物价值极高;关帝庙、法轮寺、玉清宫建筑古朴,巧夺天工;槐树洞风景区幽雅宁静、林泉相映;劈山沟原始森林别有天地,山奇、...
在全县28个乡镇中,乡乡、村村、户户都有大枣,在农户总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构成了朝阳县山区农民致富...
柳城街道在枣业生产发展中,以下洼子村冯家沟村民组最为典型。冯家沟村山多地少,这里的村民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注重栽植大枣,村里的数十株有着200多年树龄的大枣树长势茂盛,成为村里的一景。
现在,全组107户村民家家都有上百株20多年树龄的枣树,最多一株产100公斤枣。这个村的枣树90%都是平顶大枣,好年景总产量达100余万公斤,全村56万余株枣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大户邹立和家有100多亩枣园,成为远近闻名的“枣王”。目前,下洼子村通过大枣增收,大枣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村里8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村民收入可达600余万元。
目前,冯家沟的大枣不但在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知名度,而且已经走出朝阳进入东三省外地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柳城街道社会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万亩,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人。街道党委和办事处按照建设万亩果树带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大枣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目前街道大枣总面积达到1.5万亩,总株数90万株,年产枣量500万公斤,远销沈阳、大连、葫芦岛、吉林、黑龙江等地,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生产成本低、经济价值大等优势,成为辽西生产大枣的重要产区。
2014年9月15日,历时半个月的朝阳县第二届大枣节在柳城街道启幕。受到各界的好评,使柳城大枣的社会影响面越来越大。
先了解了柳城大枣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接着深入柳城大枣助农增收,引领乡村振兴新潮流。。
在朝阳县柳城街道,一片绿意盎然的枣园映入眼帘。这里,大枣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金果”,更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下洼子村冯家沟村民组,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枣园里的“摇钱树”柳城大枣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柳城街道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大枣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产业体系,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