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种植管理技术,关注竹笋生长周期
竹笋,作为我国传统食材,其种植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将从竹笋的生长周期入手,探讨如何提升产量与品质。
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竹笋的生长。选择肥沃、透水性好、通风良好的土壤是基础。土层宜深,使用有机肥料进行基础处理,为竹笋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种植技术要点阶段 | 操作要点 | 目的 |
---|---|---|
春季种植 | 开沟栽植根茎 | 缩短生长周期,增加产量 |
日常管理 | 浇水、施肥、定向剪枝 | 保持竹笋生长环境,提高品质 |
施肥是竹笋生长的关键环节。从母竹种植至成林期间,竹园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扩鞭成林和林地空散。合理施肥,不仅能补充林地养分,还能提高竹笋品质。
水分管理对竹笋生长至关重要。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特别是7-9月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合理灌溉,确保竹笋生长所需水分。
五、留养与保护合理留养,挖近留远,挖弱留强,挖密留稀。同时,进行竹林保护,钩梢留枝12档左右,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竹笋健康生长。
六、案例分析某地竹笋种植基地,通过以上管理技术,竹笋产量提高了30%,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案例时间为2021年春季。
竹笋种植技术——种植管理。土壤的质量和酸碱度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在砍伐老竹时,应砍密留稀,确保全林立竹分布均匀,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
整地造林时,株行距为3米×4米或4米×4米,每亩56或42株,长明坎,坎长、宽、深为1米×0.3米×0.3米。造林时,竹苗烟斗扣在坎的底部,苗杆埋入坎泥中,苗杆节眼向两边,苗杆尾苗留5-10厘米露在坎面上。这种种法有助于竹苗保湿成活。种时要浆根,踩实坎内泥土。造林时间为早春至清明节的雨季。
抚育一年2-3次,及时抚育非常重要。扩坎要迟一点,在新竹长出之后的下半年进行。6-8月份施肥一次,每株施复合肥0.5斤。10月份留成竹后,12月份可砍去上年留竹今年出笋的老竹,留下今年新竹。因为老竹已没有芽眼,不能出笋,只能抢吃养分,谓之“公孙不见面”。如需留枝苗,则到下年1-2月份再砍老竹,取枝苗。砍老竹后,即对竹丛进行松土扩坎。
收笋从“五一”节前开始,5、6、7月为高峰期,8、9月出笋渐少,“国庆”节后应停收笋留笋长成竹。起笋方法:一般笋尖出土3-5厘米时挖取,挖开泥土,见笋基部至少留一双芽眼,以后新笋又从芽眼长出,一株变两株,竹笋以未成笋节为优。围牛保苗:竹子最忌在未生好新根之前被牛碰松竹苗,这样竹苗不能成活。
施肥和培土是竹林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施肥和培土,可以提高竹笋产量和品质。有机蔬菜肥料使用技术,可根据林地土壤肥瘠情况及竹笋产量目标而定。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雷竹笋高产栽培技术, 要选好良种,雷竹是早竹的一个栽培类型,早竹有多种栽培类型,如阔叶雷竹,青壳雷竹,早园竹等。确定良种后,要选择好母竹,母竹要求竹龄2年生,围径3-5厘米。
施肥:现提倡环保,在出笋季节不主张追肥,以避免竹笋久放腐烂。故第二年在春节前后就要追肥了,每株施复合肥1斤。竹子不怕肥近,哪里有肥,竹笋从哪里钻出来。
抚育、扩坎:抚育二次,4月份铲一阍人,8-10月铲一次。年底扩坎一次。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雷竹笋栽培技术,林地选择雷竹笋用林丰产栽培关键问题是土壤、气温和降水量是否适宜,土壤肥力则直接关系到笋竹产量的高低,雷竹适生区年均气温应在15-18度,全年无霜期240-260天,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日照1800-2000小时,旱、洪涝是影响竹笋生长的主要因素。
选择竹种:较好的品种有大头典竹和八渡笋竹。前者出笋早,“五一”节前后开始出笋,比其他笋早收一个月,早笋市价高。后者品质优,正常一棵笋有几斤重,后笋市好销售。不但可以炒食也能够煲汤,所含的纤维含量十分丰富,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竹笋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