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甲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对甲鱼生长和营养吸收有何影响

在稚鳖的饲料要求中,蛋白质含量必须在50%以上,但对植物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蛋白质量要求高,适口性要好,饲料中还需添加保肝护胆、调理肠胃功能等方面的添加剂。饲料的粗细度在80目以上,有利于消化吸收。

甲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对甲鱼生长和营养吸收有何影响

鳖和鳗在各阶段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用鳗料喂鳖必将影响鳖的生长发育,造成饲料系数提高,病害增加,成活率降低。

饲料原料组成对能量收支模式的影响

例如,在《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年07期的研究中,提到了不同动植物蛋白比对大菱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收支的影响。但近年来,一些饲料企业为了降低配方成本,用高比例的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这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平衡

甲鱼对动物蛋白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高于植物蛋白,因此甲鱼饲料中蛋白的配方一般以动物蛋白为主。只是,动物蛋白也不能完全满足甲鱼生长生殖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中缺乏甲鱼营养中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而植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很高,所以有一定比例的植物蛋白源,不仅可以平衡营养,还可以降低配方成本。

饲料品质与营养分析

为了提高饲料的品质,满足畜禽养殖的相关要求,在饲料常规营养分析中,粗蛋白质是其中一个必检指标。粗蛋白质含量可以使用KDN系列定氮仪来进行测定。

甲鱼的营养价值

甲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甲鱼中的叶酸是人体在利用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必要物质,是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不同蛋白水平对甲鱼生长的影响
蛋白水平 生长影响 成活率
30% 不明显 略有提高
33% 不明显 略有提高
36% 不明显 略有提高
39% 不明显 略有提高
42% 不明显 略有提高

研究表明,蛋白含量由45%分别降至42%、39%、36%、31%、27%,即饲料能量蛋白比由3615 kJ/g蛋白分别提高到3911、4114、4419 kJ/g,对幼鳖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幼鳖成活率略有提高。

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通过添加一些酶或催化剂等生物手段,把非动物蛋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甚至可替代鱼粉,这对推动我国饲料原料的非资源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然不反对通过加工处理,能提高植物蛋白利用率后替代少部分动物蛋白的做法,如膨化大豆、酶解玉米蛋白等。但动物中的有些必需氨基酸是一般植物蛋白无法替代的,如赖氨酸等。

甲鱼苗阶段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46%,鳖种阶段不应低于43%,养成阶段不低于42%。甲鱼作为一种高蛋白需求的动物,其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于生长和生殖至关重要。合理的蛋白质含量能够促进甲鱼健康成长,而不适当的蛋白质水平可能会对甲鱼造成负面影响。

消化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主要作用是消化和分解生物体从外界所摄取的食物,为其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水产动物消化酶特性研究是水产动物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发高效饲料的关键。

谈完甲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对甲鱼生长和营养吸收有何影响?,接下来聊聊植物蛋白对甲鱼营养吸收影响显著。

甲鱼,作为我国水产行业的明星物种,其养殖需求日益增长。只是,传统的饲料配方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饲料品质,优化营养吸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甲鱼饲料配方中,主要以动物蛋白为主,如鱼粉、豆粕等。只是,这种配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动物蛋白资源有限,价格波动较大;二是甲鱼对植物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这就导致甲鱼在摄取饲料时,无法充分利用其中的蛋白质,进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甲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对甲鱼生长和营养吸收有何影响
解决方案:酶解技术助力植物蛋白吸收

面对挑战,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尝试利用酶解技术提高植物蛋白的利用率。通过添加特定的酶,可以将植物蛋白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段,从而提高甲鱼对植物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这种技术的应用,为甲鱼饲料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某养殖场在2018年尝试将酶解植物蛋白应用于甲鱼饲料,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甲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有所提高,饲料利用率也得到改善。该案例表明,酶解植物蛋白在提高甲鱼饲料品质、优化营养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