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科学养鹅,关注鹅的生长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一、鹅的生长环境

鹅,作为食草性水禽,放牧是最佳饲养方式。合理补充精饲料能显著提升鹅的生长速度与产量。据试验,补充配合饲料和稻谷的鹅,平均日增重比不补料的鹅高出25克,饲养期缩短约15至20天。

科学养鹅,关注鹅的生长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生长阶段 增重速度 饲养期
20-60日龄 最快 60天
3月龄 开始拔毛 每隔40天拔毛一次

针对种鹅产蛋期,精料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二、饲料营养搭配

科学养鹅离不开合理的饲料营养搭配。以下表格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鹅的饲料营养需求。

生长阶段 饲料配方 饲料配比
雏鹅 糠麸、红薯、秕谷、豆粕 糠麸为主,掺其他
成鹅 糠麸、贝壳粉、食盐、微量元素 糠麸为主,掺其他
产蛋鹅 糠麸、鱼粉、贝壳粉、食盐、微量元素 糠麸为主,掺其他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营养应均衡,避免不必要的营养浪费。

三、疾病防治

鹅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但30日龄内小鹅的死亡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小鹅瘟病。预防措施包括:

进鹅前及出售后,用2%福尔马林或20%石灰水消毒鹅舍、用具。

选择打过防疫针的鹅苗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饲槽、饮水器具,定期驱虫。

严禁使用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饲草、青菜喂鹅。

科学养鹅需要关注鹅的生长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我们能够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让鹅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途径。

鹅,作为一种古老的禽类,其养殖历史悠久,且在我国各地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今天,我们就以“鹅场高效管理之道”为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管理,让鹅场实现高效运营。

品种选择与饲养规模

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鹅种。例如,以产肉为主,可以选择浙东白鹅或太湖鹅;若以产肥肝为主,则宜选法国朗德鹅、广东狮头鹅或黑龙江雅鲁肝鹅;若以产蛋为主,则山东莱阳的“豁眼鹅”和江西的上饶白鹅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饲养规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兼业饲养者以10-50只为宜,专业饲养者以300-1000只为宜。

科学养鹅,关注鹅的生长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科学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 **饲料营养搭配**: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均衡,避免营养浪费。 2. **环境卫生控制**:保持鹅舍清洁,勤换垫草,饲料、饮水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3. **疾病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鹅群的抗病力,定期驱虫,使用消毒剂对环境、用具、饮水、空气、地面进行消毒。

种草养鹅与综合利用

种草养鹅是一种效益良好的养殖方式。可以选择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猫尾草、皇竹草等品种。同时,还要注意野草的利用,特别是规模养鹅,应建立人工草地。此外,鹅产品的综合利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例如,活拔毛绒技术和鹅肥肝生产技术等,可以实现产肉、产蛋、拔毛、产肝等多重收益。

适时出栏与拔毛

鹅的饲养季节应根据饲养条件、市场需要和种蛋来源等因素确定。例如,广东地区11月份前后饲养仔鹅较好,江苏地区3-4月份开始养鹅,夏秋季上市。对于适时出栏和拔毛,20-60日龄的鹅增重最快,60日龄出售最合适。小鹅养到3月龄即可开始拔毛,以后隔40天拔1次。产蛋鹅利用休产期拔毛,多余的公鹅可以长年拔毛。生产肥肝的鹅在10周龄后应由放牧转为舍饲,12周龄后用玉米强制填喂4周,使鹅的活重比填肥前增重80%-90%,然后及时屠宰取肝。

鹅场的高效管理需要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种草养鹅、综合利用、适时出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鹅产品。让我们共同探索鹅场高效管理的奥秘,为我国养鹅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