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种草养鹅技术,以草为食

在农业的广阔天地里,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悄然兴起——种草养鹅。这一模式以草为食,鹅粪肥草,实现了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种草养鹅技术,以草为食
一、牧草种植:绿色循环的起点

种草养鹅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牧草。冬牧70黑麦、墨西哥玉米、紫花苜蓿和串叶松香等都是良好的选择。这些牧草不仅可以提供鹅的食物,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循环利用。

二、育好雏:确保成活率的关键

育雏是养好商品鹅的关键阶段。雏鹅体温调节差、消化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都十分微弱,因此要严格掌握育雏阶段的温度、湿度、密度、分群、开水、开食等关键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

三、施足肥料:促进林木生长

通过以草养鹅,鹅粪肥草的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这种循环型生态模式实现了养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四、分好批:合理分配饲养量

每亩牧草可养商品鹅100~120只,但切不可一次性饲养。合理的批次是冬鹅饲养量占30%,早春鹅占40%,迟春鹅占30%,以保证牧草和鹅的供需平衡。

要按程序对鹅进行防疫,注射小鹅瘟疫苗、副粘病毒疫苗和禽流感疫苗,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育雏期应给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钦水,迟春鹅在25日龄和45日龄分别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

六、及时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使用喷雾器对畜禽舍地面、墙壁进行彻底喷洒,可补充鹅舍的环境内的有益菌群,抑制病害菌的繁衍,降低鹅棚舍的臭味,减少鹅的发病率。

七、科学养殖:提高效益

科学养殖是提高种草养鹅效益的关键。精准饲料配制、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网上养鹅、发酵床养鹅等都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享
时间 地点 效果
2019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通过种草养鹅,每亩牧草鲜草产量可达5000千克左右,提高了经济效益。
2020年 安徽省焦岗湖农场 实现了猪沼液渣菜果猪沼气发电猪沼液稻麦鹅粪草鹅鸡鹅粪果等循环共生,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种草养鹅技术是一种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养殖模式。通过科学养殖、合理管理,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我国南方的水稻产区,一种创新的生态养殖模式正悄然兴起。这种模式以种植优质牧草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实现了牧草、鹅、林地的良性循环。每亩牧草可养商品鹅100~120只,不仅满足了鹅的饲料需求,还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构建起一种循环型生态模式。 育雏是养好商品鹅的关键阶段。雏鹅体温调节差、消化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弱,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育雏阶段的温度、湿度、密度、分群、开水、开食等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 每亩牧草可养商品鹅100~120只,但不宜一次性饲养,以免造成牧草和鹅的供需矛盾。合理的批次是冬鹅饲养量占30%,早春鹅占40%,迟春鹅占30%,确保鹅群健康生长。 利用鹅粪肥田,可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这种“以草养鹅,鹅粪肥林”的循环型生态模式,实现了养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按程序对鹅进行防疫,注射小鹅瘟疫苗、副粘病毒疫苗和禽流感疫苗。育雏期应给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钦水,迟春鹅在25日龄和45日龄分别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 使用喷雾器对畜禽舍地面、墙壁进行彻底喷洒,补充鹅舍环境内的有益菌群,抑制病害菌的繁衍,降低鹅棚舍的臭味,减少鹅的发病率。 利用当地廉价饲料资源,改善现有养殖技术,实现节粮型低成本健康养殖。通过精准饲料配制、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网上养鹅、发酵床养鹅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果园林下养殖既生态又环保,能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同时,增加了养殖的饲料来源,降低了种植业的化肥投入量。 九、林间种草养鹅:致富新途径 利用林间种草的模式进行养鹅,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致富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注意牧草在林间的种植株行距,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十、未来展望:生态养殖的广阔前景 因为我国养鹅生产从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密集饲养方向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生态养殖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种草养鹅技术,以草为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