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技术涉及鹅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
章节 | 内容概要 |
---|---|
第一章 | 养鹅概述,介绍鹅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需求。 |
第二章 | 鹅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选择、环境控制、日常管理等。 |
第三章 | 鹅的疾病预防,包括常见疾病、预防措施、消毒与免疫。 |
第四章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养鹅技术的应用。 |
雏鹅3月龄以后,就进入肉用仔鹅的饲养阶段,习惯上都采取放牧饲养育肥,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此期间饲养特点是: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因为雏鹅日龄的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泄的粪便以及垫草中散发的氨气增多,若不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将严重影响雏鹅的健康和生长,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器官疾病,降低饲料报酬,舍内氨气的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养鹅场址选址及鹅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鹅舍内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鹅的生物学特性要求。
鹅流行性感冒又名鹅流行性感冒,是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道传染病,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于鸡鸭鹅具有极高的致病性,还会对人产生较大的威胁,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低致病性禽流感对于种鹅会产生一定的死亡,还会导致产蛋率明显下降并很长时间不能恢复,严重时鹅群停止产蛋,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预防方法在种鹅开产前注射禽流感疫苗,之后每4-5个月免疫一次,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
无论是商品鹅还是种鹅,由于饲养季节、养殖环境、营养水平、免疫状况、生长日龄的不同,鹅会时常受到来自多方面致病因素的侵害而发病。出壳后的雏鹅,由于抵抗力、适应性差,更容易发病,种鹅在产蛋期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导致产蛋减少或停止,所产种蛋也会带菌,结果孵出的小鹅也多病,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今天我们要来给大家讲的就是养鹅必备的养鹅技术和疾病预防。
养鹅技术详解版1、良种是根本:为了预防疫病,维护家禽的健康,要从家禽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尽量排除可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2、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地使用饲料,保证优良品种生产性能的发挥。
3、环境是条件:鹅作为一种生物个体,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由于受到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的威胁,随时都有发生疾病的可能,因此,当饲养管理不当,鹅体质下降,同时具备了病原滋生的环境条件时,鹅就会发病。
4、卫生防疫是保障:消毒剂对环境、用具、饮水、空气、地面等方面的病原微生物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定期或在疫情发生时使用消毒剂可起到杀死病原、控制病原传播、减少发病的作用。
案例分析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科学养鹅技术,通过合理饲养管理,有效预防疾病,使鹅群健康成长,产蛋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具体案例数据如下:
指标 | 2018年 | 2019年 |
---|---|---|
鹅群死亡率 | 5% | 1% |
产蛋率 | 80% | 90% |
经济效益 | 100万元 | 150万元 |
在当今的养殖业中,鹅场的高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鹅场的实际管理案例,探讨其运作模式,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鹅场的选址与管理至关重要。以位于我国某地的XX鹅场为例,其选址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高的区域。鹅舍建筑科学合理,内设完善的通风系统,确保了鹅群的舒适生长环境。此外,场内生产设备完好,为鹅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鹅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鹅群健康的关键。以下为XX鹅场在卫生防疫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消毒、免疫接种等。
2.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确保鹅群健康生长。
3. 处理好病死鹅、污物、粪便,减少疾病传播。
4. 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疫意识。
2. 根据鹅的生长发育阶段,科学搭配饲料,满足鹅的营养需求。
鹅场效益提升与未来展望1. 转化率提升比例:20%。
1. 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鹅场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 绿色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鹅场环境友好性。
鹅场高效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址、卫生防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