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技术,一种利用家蝇幼虫作为饲料的生态养殖方法
黄粉虫,别名面包虫,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原产于北美洲,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因其高蛋白含量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蛋白质高达50%以上,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是动物养殖户的首选饲料。黄粉虫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阶段 | 操作要点 |
---|---|
幼虫阶段 | 1. 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保持室内温度在15℃~25℃;2. 定期投喂精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3. 及时筛除虫粪,保持养殖环境清洁。 |
蛹阶段 | 1. 及时将蛹挑出分别存放;2. 8~15天后蛹羽化变为成虫;3. 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供其交配产卵。 |
成虫阶段 | 1. 保持室内温度在15℃~25℃;2. 成虫产卵期投喂较好的精饲料,如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3. 每平方米虫箱养1500~3000只,保持适宜的种群密度。 |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消毒。
控制幼虫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根据气温变化调整养殖环境,确保黄粉虫生长适宜。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黄粉虫营养均衡。
李先生是一位黄粉虫养殖户,他在2019年开始尝试黄粉虫养殖。通过学习黄粉虫养殖技术,他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李先生介绍,他的黄粉虫养殖场年产量可达5000公斤,产值约20万元。
黄粉虫养殖技术,一种利用家蝇幼虫作为饲料的生态养殖方法。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黄粉虫养殖:家蝇幼虫饲料新应用。
黄粉虫的养殖环境需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养殖场地可以选择室内,根据养殖规模选择或搭建不同的养殖房。对于工厂化养殖,厂房可以划分为多个区域,以实现高效管理。
幼虫化蛹时,要及时将蛹挑出分别存放。8至15天后,蛹羽化变为成虫。
在盆或箱子底部铺一张报纸,然后在报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
成虫羽化约6天后开始交配产卵。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交配产卵需要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每平方米虫箱养1500至3000只。
成虫产卵期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含水饲料,如菜叶、瓜果皮。
在黄粉虫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在一起饲养,幼虫经过15至20天后,盆中饲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筛除虫粪。
筛虫粪使用60目的筛网,以后每3至5天筛除一次虫粪,同时投喂一次饲料,饲料投入量以3至5天吃完为准。
或与米糠一起发酵,效果会更好。发酵后的饲料不仅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能增进黄粉虫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采食量,长得快,少生病,极大地提高了黄粉虫养殖的经济效益。
幼虫脱完皮食量大增时,应适当多加精料;1天的投料量以晚上箱内饲料吃光为限,采用早晚投足量、中午补充的办法。
前期以精料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粗料。
收蛹和成虫:留作种源的幼虫化蛹后,将其收集放入饲养箱中,盖上1张薄纸。羽化后的成虫,绝大部分爬在报纸底面。将成虫抖落在产卵箱中,如此反复2至3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