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投身龙眼种植,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群青年农民正以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将龙眼种植这项传统农业推向新的高度。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探索着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位于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的省级马铃薯产业园种植基地,董平天便是一位这样的青年农民。他以“蛋鸡+马铃薯”种养立体循环模式,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1100亩,解决土地贫瘠板结的问题,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昌龙是另一位投身龙眼种植的青年。他说:“今年的气候对龙眼的生长非常有利,再加上有热作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今年我种植的龙眼挂果率提高了不少,喜获丰收。现在,我可算是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据了解,2004年起,黄昌龙就开始种植龙眼,这片龙眼园一共有22亩。
四川泸县科裕果业专合社理事长武万琼,从6棵龙眼树发展到15000亩,成为了一位“龙眼大姐”。她在龙眼种植管理上,技术更专业,思想更开放,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农民增收致富,不仅仅是龙眼种植的成功案例。阳江上洋的专家田间精准把脉,助力阳江西瓜种植业提质增效;东莞的朱顶红种植户抱团发展,农科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泥巴溪村的郑治林书记,带领村民种植龙眼树,成为农户增收主导产业。
自三峡水库蓄水后,为帮助村民增收,镇上才开始大力发展龙眼种植。在兴义镇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丰都县长江两岸的高家、湛普、名等沿江各村90%以上农户家种植有龙眼树。
如今,泥巴溪村除了蒲永发家种植龙眼树上百棵的农户外,其余农户十几棵到几十棵不等,全村发展龙眼产业2000余亩,龙眼已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
乐东依托资源优势,把龙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目前,全县种植龙眼面积6.3万亩,千家镇种植达3.9万亩。
截至目前,丰都龙眼产业规模已发展壮大到5万亩左右,从而跻身于全县‘1+4+X’产业体系。小小龙眼树催生大产业,龙眼果也因此成为库区农民增收‘致富果’。
下一步,县供销社重点从延长龙眼产业链上做文章,积极组织社有企业开展龙眼延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开展高换龙眼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科学性,提高龙眼品质,充分发挥龙眼带动经济增长的优势。
座谈会上,县供销社从健全组织、创建品牌、精深加工等方面汇报了龙眼销售工作开展情况。
硬核青年农民,让每亩龙眼果园收入过万!
新闻记者姜予恩 武万琼在查看龙眼树花枝情况。 人物简介: 武万琼,四川泸县云龙镇名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书记,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2019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202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追根溯源,兴义是丰都县龙眼种植最早的乡镇之一,而该镇龙眼是以泥巴溪村为发源地,逐步 到长江、杨柳等沿江各村。兴义镇也因此成为丰都县龙眼产业核心区,2006年,该镇被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
眼下正值龙眼的收获季节,黄昌龙的果园里硕果累累,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在果园临时搭建的打包棚里,黄昌龙正忙着组织工人分拣龙眼、装箱,有时工人忙不过来时,黄昌龙也自己动手装箱。
据了解,2004年起,黄昌龙就开始种植龙眼,这片龙眼园一共有22亩。刚开始种植时,由于技术不到家,龙眼挂果率不高,黄昌龙收到的效益很低。不过勤劳肯干的他却不因此而放弃,而是摸索经验,继续前行。现在,他可算是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如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黄昌龙对龙眼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娴熟,每年单就龙眼收获季节,黄昌龙就有不少的经济收入。
龙眼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