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密植速成栽培技术,提高产量
在广袤的田野上,茄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而如何提高茄子的产量,缩短生长周期,成为了种植户们关注的焦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茄子密植速成栽培技术,开启丰收之路的新篇章。
密植栽培,增产新策略
采用宽垄双行密植栽培,垄距80m左右,垄两侧栽苗,株距27―33m。每亩栽5000―6000株,这是早熟高产的核心措施。这种密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使得茄子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
培育壮苗,奠定丰收基础
茄子春大棚高效速成栽培时,应培育适龄的壮苗进行栽植。具体要求是:定植时应达到8~9叶,叶片深厚,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有大部分现花蕾植株。最好采取8cm×12cm或10cm×10cm塑料营养钵育苗,以有利于茄子单株个体的生长发育,易培育壮苗;也有利于定植时缩短缓苗期。
科学整枝,优化生长环境
吕军在其研究中指出,结合寿光地区茄子栽培现状,根据对茄子的高效速成栽培试验和大田茄子速成栽培高产高效典型经验,了早春大棚茄子栽培技术。其中,科学整枝是关键一环。
选种与定植,精准把握时机
选用果型较大的早熟品种,如糙青茄,“门茄”坐生早,果实生长快,带蕾定植45天左右即可采收。“门茄”平均单果重300g左右,“对茄”可达400g左右,每株留6―7个茄子打顶,单株产量2kg以上。
密植与整枝,双管齐下
7000棵每亩的种植密度,每棵只留“门茄”2个;在“对茄”上面留2―3叶打顶。这种方式早期产量高,占地时间短。5000棵每亩的双干整枝,即将“对茄”两侧出现的一对分枝,各去掉一个,在“四母斗”或“八面风”以上打顶,每棵留“门茄”1个,“对茄”、“四母斗”、“八面风”各2个,共5―7个。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中的茄子密植速成栽培技术,将茄子栽培密度由每亩3000株左右增加到5000-6000株,使早期产量大幅度增加,占地时间缩短20-30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茄子高产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应密切关注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进行施肥、灌溉、除草等管理工作,同时,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确保茄子健康成长。
茄子密植速成栽培技术,通过科学选种、培育壮苗、密植栽培、严格整枝等环节,有效提高了茄子的产量和品质。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茄子的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助力农业丰收。
技术环节 | 具体措施 |
---|---|
选种 | 选用果型较大、早熟的品种 |
育苗 | 采用塑料营养钵育苗,培育适龄壮苗 |
栽培 | 宽垄双行密植栽培,每亩栽5000-6000株 |
整枝 | 科学整枝,优化生长环境 |
管理 | 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
在茄子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精心科学的田间管理,以延缓植株衰老,保证连续开花结果,提高产量。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增产措施包括及时摘心、坐果规律等。
茄子再生能力强,为茄子换头再生提供了条件。采取加密栽植、隔行打顶分期再生的方法,既能提高茄子的前期产量,又能改善中后期品质,是一种一次育苗栽植,连续收获的栽培管理技术,适用于早春小拱棚或塑料大棚春提早栽培。
在豫北地区,茄子一般在12月上中旬进行育苗,立春前采用营养钵分苗,定植时,苗的大小以7至9片叶、大部分现蕾、少数开花为宜。
在4000棵每亩的种植模式下,在对茄以上的部位留2片叶进行摘心。
采取宽行密植栽培,即在宽1.5米包沟的畦上栽两行,株行距为30至33厘米×70厘米,每亩定植约3000株。大棚应在冬季来临前及时整修,并在定植前一个月做好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