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误区: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正确的投喂方法与养殖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投喂过量不仅浪费还会加速水质恶化;投喂不足,水草、水质、病害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7-8月高温期,小龙虾...
龙虾虽是杂食性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不宜投喂,因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质变坏,而不宜投喂!
养殖如要成功,病害防治也非常重要,千万要走出“龙虾不会生病”的误区,要定期消毒。如水中PH值低于7的,每隔15―20天,按20克/立方水体终浓度的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一般池塘每隔15―20天用药物消毒一次,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蜕壳促长素,连喂三天。
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导致不少人养殖失败。
二、小龙虾养殖的四个误区
事实上,这是小龙虾养殖户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小龙虾在幼虾阶段,投喂...
五、关于病害防治
我们目前所说的小龙虾均为克氏螯虾或日本克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所谓的“杂交品种”还在实验阶段,不可轻信!有区别的只是训化过的种苗与自然苗之分。人工繁殖苗,因成本过高以及目前自然苗丰富、价廉而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说是人工苗的也不可轻信!经过训化后的苗种一般成活率在85%左右,自然苗成活率不高于60%,而且还与水域有关。一般建议选择在同一水域的苗种,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
近年来,龙虾水产养殖热,也逐年升温,只是多数从业人员因不能正确掌握养殖技术和受到,龙虾好养,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忽略养殖过程中的正确管理,导致多数养殖失败,因为,龙虾热,的不断升温,近年来,龙虾水产水产养殖热,也逐年升温
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4―5月份苗,每亩放15尾左右/斤的苗60―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450斤左右;每亩放50尾左右/斤的苗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550斤左右。夸大超出此产量太多的,提醒大家注意了!小心上当!养殖环境好的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
选择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最好是浮性水草和底生水草混种。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好坏水都能养龙虾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互相残杀少的新品种而从外地高价购买龙虾种。 不少人认为只要第一年投入种龙虾后,就可以通过自身不断繁殖,年年获取不错的收益。其实龙虾养殖投种第一年产量最高,以后逐年下降。由于龙虾生命周期为16-18个月,加上近亲繁殖,功能退化,抗病力下降,3年后产量会锐减甚至绝收。 有些人认为龙虾在臭水沟也能很好的生长,其实并非好坏水都能养
有些人认为龙虾在臭水沟也能很好的生长,其实并非好坏水都能养,清新水质才是龙虾养殖高产的关键.16 11月上旬~12月上旬 养殖期 17 12月中旬~2月...
近年来,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淡水小龙虾的“文化热”逐渐升温,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不少水产养殖户都把小龙虾养殖的投资角度来看,许多农民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对养殖过程中龙虾苗种放养,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的淡水小龙虾需要他们的生活习惯,种产地,龙虾养殖基地环境恶劣的设置,合理搭配饮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预期收益率理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其他...
小龙虾对重金属及某些农药如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因此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克氏原螯虾繁殖的误区: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者认为克氏原螯虾一年繁殖两次或多次,可在11月或3月投放亲虾。其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一年繁殖一次,秋冬季繁殖类型,
也就给浮游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来源,所以浮游动物过量繁殖,会吃掉大量的水藻,导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溶解氧缺乏,最终会引起水体恶化。
项目 | 内容 |
---|---|
养殖误区 | 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龙虾生长。 |
正确投喂 | 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 |
病害防治 | 定期消毒,控制PH值,添加蜕壳促长素。 |
苗种选择 | 选择在同一水域的苗种,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 |
养殖环境 | 选择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水草覆盖面在30-60%,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
对龙虾养殖误区: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龙虾生长。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科学投喂,水质稳定,龙虾健康生长。
精准投喂,水质保障,龙虾茁壮成长
一、科学投喂,精准营养
二、水质管理,稳定为先
四、关注亩产量,合理规划
五、优化养殖环境,保障水质
小龙虾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注重水质管理,合理规划养殖环境。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小龙虾养殖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