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泥鳅黄鳝稻田养殖,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这片肥沃的土地,不仅是水稻生长的摇篮,更是泥鳅和黄鳝养殖的宝地。稻田生态养殖,一种既环保又高效的农业模式,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泥鳅黄鳝稻田养殖,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稻田建设:打造生态养殖环境

稻田建设是生态养殖的基础。选择水源充足、通风透光的稻田,开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沟,构建防逃墙,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

稻田建设要点 具体措施
水源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
水沟 开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沟,宽50~70厘米、深20~30厘米
防逃墙 用尼龙网片构筑80厘米高的防逃墙

苗种放养:选择优质苗种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否。泥鳅和黄鳝的苗种应选择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亩放养2.5万尾左右。

饲料投喂:科学喂养,提高效益

泥鳅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黄鳝的饲料以蚯蚓为最佳,也可投一部分蚌肉、螺蛳肉、麦麸、瓜果、菜屑等饲料。

  • 水稻防治病虫害时要早防早治、防重于治,尽量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
  • 水稻防治病虫害时,应加深水位,粉剂药物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液剂药物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雾起之前进行喷雾。

收获捕捞:丰收在望

泥鳅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2厘米以上,体重达到15—20克左右,即可捕捞。

黄鳝则需在稻谷收割后,将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干,只剩沟内水,用抄网等工具捕捞。


泥鳅黄鳝稻田养殖,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稻田泥鳅鳝养殖,生态养殖新典范。

泥鳅黄鳝稻田养殖,一种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选择无病、无伤的鳝种,规格一致,栽种秧苗后即可放养。每亩稻田放养20~30克/尾的鳝种,约1500~2500尾,这样的放养密度有利于泥鳅和黄鳝的健康成长。入田前,对鳝种进行食盐水洗浴,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田间施药:绿色防控,生态平衡

在水稻防治病虫害时,采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并尽可能只喷叶面。同时,加深水位,粉剂药物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液剂药物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雾起之前进行喷雾。这样的绿色防控措施,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证了泥鳅和黄鳝的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