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甘肃庆阳林下芍药,如何从野生资源变为聚宝盆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左咀村不断扩大芍药、黄芩等中药材种植面积,打造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新篇章。

甘肃庆阳林下芍药,如何从野生资源变为聚宝盆

庆阳市近年来积极引导群众开发林地资源,探索发展“林—草—兔”“林—果—菜”“林—药—蜂”等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庆城县在教子川1.5米油松林下栽植芍药1000多亩,林间养蜂208箱,亩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林场通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考察,推出了“一菌一蜂三药”的林下经济模式,即栽培木耳,种植金银花、芍药和艾草,养殖林蜂的种养结合经济模式。

这片林地三年前栽植的芍药,目前已进入收获期,每年每亩可为农民带来收入1060元,林下种药成了林农们实实在在的‘聚宝盆’,发展林下药材种植产业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农民在千亩林下芍药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还自发栽植芍药400多亩,全县共有350多户农户种植林下芍药。

美丽经济——西峰区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游客在西峰区西北桃隐庄园采摘桃子。本报通讯员盘小美 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塬面,西峰区就位于这块塬面的腹地。这方黄土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庆阳市共发展林下种药12.28万亩,镇原屯子镇种植林下党生、丹生、生地等2.6万亩。

林草间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有效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该市开拓林业发展思路,挖掘林业发展潜力,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力争使林下产业成为林区百姓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效推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林草间作模式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最为常见,主要是在林间间作牧草和柴胡、芍药、黄芪、银花等低杆作物。如何发展、采用什么模式发展,对于广大群众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林业部门正致力于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人受益。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专题调研甘肃庆阳科学绿化工作

宁夏2022年草原变化图斑现地复核工作全面完成,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对石嘴山市开展2022年营造林及森林覆盖率核查验收。宁夏银川市召开2023年国土绿化动员暨双重工程项目推进会,河北省召开2023年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推进视频调度会。

宁夏石嘴山:开局谋新篇,以项目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落地见效。春分时节春意浓,偏头关下植树忙——偏关县全力推进春季国土绿化行动。兵团第四师六十三团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千人大会战,共织绿色新美景。

做好生态立市版图,奏响生态绿色旋律——定西市“绿满陇中”行动—2023年城乡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启动。

近日,走近庆城县教子川,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面而来,林间的芍药竞相争艳,引得蜜蜂来回飞舞,交织成一幅美丽清新的画卷……这是我市探索林下立体复合模式的一个缩影。

指标 数值
芍药种植面积 1000多亩
林间养蜂箱数 208箱
亩均收入 1.2万元
林下种药亩均收入 1060元
全县种植林下芍药农户 350多户


通过甘肃庆阳林下芍药,如何从野生资源变为聚宝盆?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始庆阳林下芍药:野生变宝盆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庆阳市左咀村,一场绿色转型的浪潮正悄然兴起。这里,党支部、合作社与农户携手并进,共同将野生芍药转化为财富的“聚宝盆”。

甘肃庆阳林下芍药,如何从野生资源变为聚宝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