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油橄榄产业效益全面显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近年来,武都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目标定位,把油橄榄作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品牌培育,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武都油橄榄产业:从试验到规模,效益全面显现
通过近50年的发展,甘肃陇南武都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效益已经全面显现。这是11月1日在甘肃陇南武都区开幕的“2013年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透露的信息。
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油橄榄产品丰富多样
武都油橄榄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已建成了11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其中油品加工厂9座,年加工能力1万多吨。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果罐头、橄榄叶有效成份提取物、橄榄果食品等8大类、50多个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68个奖项。
产品类别 | 产品名称 | 奖项数量 |
---|---|---|
橄榄油 | 橄榄油 | 20 |
保健橄榄油丸 | 保健橄榄油丸 | 15 |
系列化妆品 | 橄榄油护肤品 | 10 |
油橄榄茶 | 油橄榄茶 | 8 |
橄榄酒 | 橄榄酒 | 5 |
橄榄果罐头 | 橄榄果罐头 | 5 |
橄榄叶有效成份提取物 | 橄榄叶提取物 | 5 |
橄榄果食品 | 橄榄果食品 | 5 |
打造“中国橄榄之城”,助力乡村振兴
武都区坚持把油橄榄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成立油橄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9年,新建7条橄榄油生产线,有效缓解了橄榄鲜果收购加工难题,全年鲜果产量3.8万吨,初榨油5700吨,综合产值达17.5亿元。
报告显示,因为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武都油橄榄产业的产值和带动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1月25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在上海联合发布了《新华·中国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
武都区有19个乡镇的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据调查统计,定植5年的油橄榄平均单株产量大约6公斤,亩产约200公斤;定植8年的油橄榄平均单株产量可达18公斤,亩产约500公斤,油橄榄亩产量基本达到了地中海沿岸的水平。通过选育筛选出的13个油橄榄优良品种,所产鲜果平均出油率达到17.72%,居全国首位。
武都油橄榄已成为适生区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甘肃武都坚持油橄榄基地建设与发展私有经济林、荒山荒坡治理与退耕还林、规模栽植与...
2012年,武都区油橄榄挂果面积达到6万亩,产油橄榄鲜果7400吨,榨油1200吨,实现综合产值4.2亿元,产区果农户均增收2233元,人均增收610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
武都,这座位于甘肃陇南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这里,油橄榄不仅成为了一项产业,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武都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武都油橄榄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国内有产量、有品牌、有市场的油橄榄主产区。
产业化的全面升级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